让简政放权带给百姓更多“获得感”

来源:新华社作者:袁汝婷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7-28 09:28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两年多来,简政放权改革取消、下放多项审批权力,而在可观的数据背后,另一张成绩单,是老百姓的感受。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事实上,简政放权效果好不好,正是要看老百姓“获得感”有多少。

“获得感”来自何处?来自公众对改革的民生期待——程序更明白、手续更简单、沟通更顺畅、证明不再“奇葩”。

它们实现了吗?

群众办事新气象:从哪里感受到了简政放权?

对于北京市民刘令栓来说,简政放权给他的“获得感”是8个工作日。“消防证已经全都办好了,一共就来了两趟,快多了。”6月,在北京市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建审消防证件的刘令栓告诉记者,过去需要15个工作日,如今缩短了一半。

在湖北襄阳超市老板志强眼里,这份“获得感”是减少了12天“跑腿”。几年前,超市换广告招牌花了志强两个星期,因为申报、审批、现场踏勘等程序都要城管部门完成,尤其是现场踏勘,排队等候时间特别长。今年6月,超市要再次更换广告招牌。由于当地在新一轮改革中安排专人负责现场踏勘工作,志强的排队等待时间明显缩短了,走完全部流程只要2天。

在北京某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女士眼里,“获得感”是一套资料与5套资料的区别。她说,简政放权改革之前,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须分别向不同部门提交5套资料,填写数据项200多个,如今,拿到工商局出具的名称核准通知书后,办事人只需提交一套资料,区行政服务中心、工商、质监等部门便可联动办理。

对老百姓来说,简政放权“获得感”的同义词是明白、简单、快捷。

各地都迈出了步伐:北京市西城区事项标准由过去的825项精简为699项、管理规范类标准由1225项规范为45项;湖南14个市州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00余项;在2015年地方两会晒出的权力事项精简成绩单中,一些省份减掉近七成……

改革还将继续向纵深推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提出,今年简政放权重点工作是五个“再砍掉一批”,包括审批事项、审批中介事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要把主要由政府部门‘端菜’变为更多由人民群众‘点菜’。”

“获得感”还来自于参与度。国务院6月在网上开展“我来参与国务院文件清理”活动,邀请网民对拟进行清理的部分国务院文件提出清理意见,并将把网民意见作为对文件清理决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与此同时,面对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证明你妈是你妈”问题,公安部称:各地开始清理“奇葩证明”,全面梳理证明种类,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小事大麻烦”让“获得感”打折

然而,在一些地方,部分民众仍未享受到改革的雨露。

中部某市市民江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江先生在上海住院后,回乡报销异地医保。尽管备齐了各项资料,但该区医保站窗口工作人员仍告诉他,“你还缺一份XX材料,几天之内拿过来,否则不办。”

江先生纳闷了,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份材料?他打电话询问了上海医院、当地另一区县医保站,对方皆回应,“从没听说需要这个东西。”此后,江先生跑了好几趟、多方询问打听,甚至委托熟人“打招呼”,皆无果。

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给区医保站站长送了1000元购物卡,“然后什么材料都没要,就给我办了”。

记者采访中,江先生一再强调不要写明个人详细信息。“我得的是慢性病,年年要住院、报销,明年我还得求这个人,惹不起。”

一些群众说,有的权力掌握在“小官”手中,仍存在审批事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吃拿卡要现象仍未根除,群众办小事,却要受大麻烦。

湖南省个体老板阿华遇到了另一种麻烦——为了一张单身证明,他“团团转”跑了近两周。

阿华离婚3年,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在某市民政局办理,而户口所在地则在县城小镇。他前往民政局申请办理单身证明,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证明要在户口所在地出,我们不能越级。”阿华不服气:“结婚和离婚登记也不在户口所在地,当时不越级,现在怎么就越级了?”工作人员回答:“规定就是这样。下一位。”

于是,他只好回到户口所在镇去,而镇派出所与民政局的登记信息没有共享,阿华的户口仍然显示“未婚”。最令人费解的事情来了——派出所要求阿华“先证明结婚了,再证明离婚了,才能开证明”。

“换句话说,我必须先把户口改成结婚,再改成离婚,而且他们要求我前妻必须在场。”阿华说,前妻已在外地生活。工作人员答:“在南极也要回来才能出证明。”

尽管嘴皮磨破,可镇派出所依旧答复他,要更改户口婚姻信息,先要到结婚和离婚登记地址,也就是市民政局,证明“已结婚”和“已离婚”。阿华再次回到民政局,对方再次推诿:“这是你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的事。”

从户口所在的镇到地市民政局,开车需要4个小时,为了一纸单身证明,阿华来回跑了4次,徒劳无功。

据新华社今年组织的一项问卷调查,流程繁琐、手续复杂,依然是2014年百姓去政府办事的普遍感受。

在近2500名受访者中,超过78%的人认为去政府办事“很麻烦”或“比较麻烦”;超过81%的人认为办事流程“繁杂”和“比较繁杂”;办一个手续,有13.1%的人跑了10趟以上,而3趟以下就办完的,不到三分之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托关系、找熟人”的受访者超过七成,这依然是群众办事的无奈“潜规则”。

还需要哪些“获得感”?

事实上,当“门难进、事难办”有所改观,下一步,群众所需“获得感”还来自于“脸难看”的改变。

6月,记者在中部某市房地产交易中心蹲点观察,目睹了一场关于“态度”的激烈争吵,14号窗口的一位中年男子与工作人员大声争论,气急之下,用文件袋摔打柜台桌面。

“实在太气人了,一个二手房按揭抵押登记,来回跑了两趟,好不容易排上了队,却告诉我规定改了,要到汉阳去办。”某银行负责房产抵押业务的王先生说,6月4日他和客户拿号排队等了4个小时,将房产抵押资料提交给窗口工作人员,当晚就接到电话要他第二天来领取资料。5日,王先生的客户特意向单位请假,和他一起来到房产局,拿号排队,又等了快4个小时。好不容易排到了,窗口人员却告之:规定更改,他们必须将资料提交给区房管局。

“规定改了,为什么不在电话里通知,然后直接取件?非得重新拿号、排队才告诉我们?”王先生不明白,只要工作人员提前提醒和快速退件,就能避免耽误时间,为何如此大费周章,反复折腾?

“我怎么知道?我也刚接到通知!”窗口人员一句话就把王先生堵回去了。然而,这一项更改,意味着王先生的客户需要再请一上午假,赶一个小时路程,到区房管局从头再排一次队。“白白耗了一天,工作人员连解释都没有,这才是最气人的。”

窗口办事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关系到群众“简政放权”获得感的第一线感触,中央政策“热乎乎”,窗口一个脸色却有可能让老百姓寒了心。

“程序上的客观问题,不是不能理解,但不能成为简单粗暴态度的‘尚方宝剑’。”不少人表示,如果“不顺利”和“不明白”遇上了“不解释”,就算几经周折事儿办成了,感受也会大打折扣。

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不少地区已建立了“阳光服务”“微笑服务”模式。

“进门空调是开的,茶是热的,工作人员脸是笑的,我们办事心情也舒畅了。” 湖南长沙企业主刘铁锟在长沙岳麓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的服务评价仪上为工作人员“点了个赞”。

在这里,窗口人员统一着工装、挂工牌上岗、微笑服务。中心大厅休息座椅、饮水机、擦鞋机、充电器、便民箱、轮椅拐杖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每个窗口都摆放着一个服务评价器,群众既可以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评”,也可以“点赞”,群众评价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如今,评价器每天要收到群众点赞近百次。

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干部群众说,只有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简政放权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记者袁汝婷、李劲峰、关桂峰、周琳、凌军辉、毛海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