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故地纪行之二:石碾子推出的抗日血史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国华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7-31 12:30
滇缅公路上的重镇云南驿。

在大理军分区的博物馆内,笔者看到了一幅画:成百上千的民工推拉着一个个巨大的石碾子平整机场跑道。这幅画描绘的正是抗日战争期间,祥云人民为驼峰航线修筑云南驿机场的场景。

据记载,石碾子分大中小三类,小石碾子约一二吨重,由三四十人拉;中石碾子约两三吨重,由七八十人拉;大石碾子约四五吨重,由一百二十人拉。每一类石碾子都有四根或六根粗绳子拴在结实的碾架上,每根粗绳上都拴有若干根小套绳。民工在修筑跑道时,将套绳套在各自的身上并拴紧,齐身用力拉动石碾子,拉不动时后面跟着的农民就用撬棍撬。这样的劳作,使成百上千民工的性命都绑在这巨大的石碾子上,一旦敌机来袭,许多民工因无法快速逃脱而被炸死。

云南驿机场自1937年被国民政府派要员接管后,就成了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航空基地,也成为后来驼峰航线的重要航站。1941年,美国空军基地司令部携第14航空部队的第25战斗队和第23运输队各类型飞机200余架进驻云南驿,随后美军油管工程处、美军第二供应处、美军招待所和国民党航空38站、空军分校、第三无线电总台、航空检查所、第四油弹库等单位及机构也迁入云南驿。1943年4月至5月,中国抗日远征军2个军部、1个整师及2军、53军、56军部分共计10万大军云集祥云,数个野战医院也随军而来;同时,美军人数也上升到2000人,云南驿成了世人聚焦的军事重镇。

祥云人民为修建云南驿机场,如同先前为修建抗战公路——滇缅公路一样,出动了大批劳力,提供了大量财力和物资。1943年3月至5月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七个工期(每期十天)出工人数如下:祥城2940人、华凤5906人、禾丰4532人、禾秀5438人、品甸4212人、米甸7198人、晒经4931人、峨溪3322人、前所10857人、养宾3780人、天沫9565人、文源8087人、龙润4751人,总计75519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