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来源:新华社作者:何雨欣 等责任编辑:康哲
2015-12-22 22:29

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在这个时间跨度中,中国城市发展波澜壮阔。

如今,城镇化率已过半、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7.5亿,城市发展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火车头”。为城市的“成长坐标”谋划,勾勒出一幅城市未来发展蓝图已是必须。

人民城市为人民

城市为何而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会议给出了答案。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切核心是人,是“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说,过去曾认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现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时,只学到了国外城市发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

当然,城市发展是政府、社会、市民共同推动的过程。会议中还称,“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会议从“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系统清晰阐释了城市未来建设“以人为本”的思路。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美?是高楼大厦林立,还是怪建筑丛生?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会议中明确,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对自然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就在城市。”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说。

当然,建设绿色城市,环保节能不可或缺。会议称,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都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会议称。

留住城市“基因”

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城市“失忆”就会千城一面。

会议多次阐释了城市文化:“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城市宜居在高层次上表现为城市文化。”樊杰说,文化包括城市历史、品质、风貌、内涵,个人能够感受到的民风、公德、秩序等,只有拥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活生生令人热爱的宜居之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