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6高考招生录取四大改革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硕、廖君、王莹、仇逸责任编辑:杨红
2016-05-26 11:05

新华社武汉5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刘硕、廖君、王莹、仇逸)合并录取批次、直接招录到专业、一档多投、参考“素质评价”……近期,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今年的高考招生政策,一些省(区市)的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做出较大调整。

高考招录变化能给考生带来哪些利好?能否让更多考生就读到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又能否让高校招录到更多合适的人才?

录取批次调整能否让考生选择更宽广?

记者梳理已公布的各省(区市)高考改革方案发现,不少地方提出了合并或取消录取批次。浙江改革方案提出,录取不分批次;从2016年起,上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

一些省(区市)提出合并二、三批次:河北自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辽宁从2016年起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江西从2016年起合并文史、理工类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称为本科第二批次。

与此同时,四川、吉林、天津、青海、宁夏、黑龙江、广东等地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专家观点】辽宁大学副教授姜海峰表示,根据国家要求,未来高考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取消批次后,考生心理上不再有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碍,所有高校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招生,更有利于高校的优质专业招录到优质生源。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鹤认为,录取方式改革改变了以往部分高校“一些专业扛旗、部分专业搭顺风车”的现象,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质量、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有促进意义,鼓励各类大学办出特色。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教授表示,取消一、二本批次差别,对考生而言是利好,“过去分数档比较高的学生关注点就在一本的学校,在一本的学校中纠结,选择余地少,现在选择更宽更广,是看得到的实惠。”

但这项招录改革也让一些高校招办人员感到担忧。武昌工学院招办相关负责人分析,二三本合并后,最直接影响是今年二本批次分数线会下降,在增加学生选择余地的同时,难度实则更大,应进一步设计制度的科学性。

高校“大门”转到专业“小门”倒逼高校提质?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记者发现,不少地方的改革方案都突出了专业在高考志愿选择中的作用。

广西提出,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成;河北也提出,积极探索“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

为了迎合未来按专业选择志愿淡化学校因素的趋势,四川提出,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单位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

【专家观点】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赵俊芳表示,录取方式的调整,实际上是取消了一些高校的优先录取权,可能会倒逼高校打造更多特色学科和高质量品牌学科,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刘鹤说:“以后学生填报志愿时,可能更多考虑专业的质量和影响力,学校成为次要因素。”

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认为,改革使考生关注的焦点,将由高校的“大门”转为专业的“小门”,未来应引导考生更多关注自己的志趣专长和进入高校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根本改变考生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是“学非所长”和“学非所趣”的不对称现象。

专家提醒,在这样的改革方式下,很多考生会对各院校专业排名比较关心,目前社会上已有很多机构对专业排名进行评估。为保证排名参考的科学性,应引入国际先进的专业排名模式,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提供给考生和家长作为参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