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要全面,补齐短板至关重要

来源:新华社作者:林晖、陈炜伟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5-26 13:05

精准全面补齐短板 积极扩大有效供给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述评之五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小康要全面,补齐短板至关重要。

如果把“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看作结构性改革四则运算,“三去一降”都是从减法入手,补短板承担着唯一的“加法”重任。补不足、增动力,既可短期见效,更有长期效能,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点。

补在哪?怎么补?既要有决心,更要有方法。要把短板补在薄弱处、关键处、紧要处,有效拉长木桶容量,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效保障。

补齐民生短板 夯实发展后劲

2016年开春,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消息令人振奋:2016年国家将扶持249万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边远贫困地区搬出,为此将下达贴息贷款资金828.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至160亿元,创下近年新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尽管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旧突出,民生保障领域依然面临不少短板和瓶颈。“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农村贫困人口是短板;从产业来看,现代农业是短板。”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坦言。

补齐这些短板和瓶颈,就如同填平前进路上的坑坑坎坎。唯有如此,中国经济前进道路才能平坦顺畅。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截至2015年底,全国依然有5000多万贫困群众,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总量。

面对最后的“锅底人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脱贫工作列在补短板领域首位,指出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今年,我国第三次提出了年度千万减贫计划。中央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举措,关键是要真抓实干,把好政策、好举措落在实处,落到贫困群众身边。”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纵观中国经济,一、二、三产业中农业最为薄弱;四个现代化目标,农业现代化形势最为严峻。“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也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是中国农业现状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同时,近年来还出现了部分品种结构性过剩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诸多挑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补农业短板,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发展的基础和后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