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钟爱这身橄榄绿,就想一辈子当个好兵”
张楠出生在“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入伍前是“杂技大世界”的台柱子,眼前是鲜花与掌声相伴的坦荡星途。
2004年,张楠得知征兵的消息,当即跑到人武部报名。母亲反复劝他“别前功尽弃”。没想到张楠把父亲——一位在青藏线上奉献了11年青春的老兵争取了过来,并最终做通了母亲的工作。于是,胸怀军旅梦的张楠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标兵不是天生的,好钢离不开千锤百炼。
从新兵连开始,张楠就习惯了穿上沙背心、绑上沙绑腿,每天加练体能。每次部队组织参观驻地红色纪念场馆,张楠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撼,“沂蒙精神”渐渐融入血液。
一晃就是5年多。2010年,时任训犬员的张楠申请参加特战比武。战友吃了一惊:“你已经是中士了,为啥还去遭那份罪?”“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当兵要当过硬的兵。”这是张楠的军旅格言,也是他的行为准则。
2012年,两次荣立三等功的张楠,因为超龄与提干失之交臂,不得不面对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选择。
退伍还是留队?当时,张楠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特战队员,临沂市特警支队允诺以公务员编制特招他。家人也劝他:“你已经老大不小,到了结婚的年龄,爸妈想抱孙子了。”
张楠坚定地说:“关于去留问题,我仔细考虑过。当不了干部,我还不能当好一个特战队员吗?我钟爱这身橄榄绿,就想一辈子当个好兵。”
2014年9月,上级选拔赴索马里执行使馆警卫任务人员,虽然张楠的姐姐刚刚病逝,但他还是带头报名参选,并从500多名备选对象中脱颖而出。他在家书中写道:“等儿出征归来,一定好好尽孝……”
武警临沂市支队领导这样评价张楠:他本可以不牺牲,本可以不去索马里,本可以不当特战队员,甚至本可以不参军。但是,在危险面前,他选择了坚守;在使命面前,他选择了出征;在挑战面前,他选择了奋斗;在名利面前,他选择了追梦。
这就是张楠,一位用生命践行“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短评
以身许国彰显英雄血性
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为国出征,不辱使命。好兵张楠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用报国敢赴死、临危不惜命的行动,在异国他乡擦亮了中国军人的名片,也彰显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英雄血性。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有对祖国对人民爱得深沉,才能在危急关头抛却私心、不辱使命。当年,无数革命先烈不惧牺牲、舍生取义,用满腔热血换来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而今,我国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增多,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仍然需要全军将士砥砺精忠报国的豪气、舍我其谁的胆气、敢打必胜的底气。
使命与担当、牺牲与奉献是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张楠身后,有牺牲在风雪边关的杜宏,有献身于边境雷场的程俊辉,有在抗洪抢险中失踪的刘景泰,还有维和烈士申亮亮、李磊、杨树朋……倒下的是躯体,屹立的是精神。他们用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在哪里的“最美逆行”,诠释了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坚信,在张楠的身后,将会有更多的共和国军人,用实际行动赓续光荣传统、张扬英雄血性,用为国担当的忠勇之志,守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用满腔热血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解放军报》2016年07月31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