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胡吉伟班”的16年,不变的是……

来源:新华社作者:梁建强、俞俭责任编辑:任爽
2017-09-01 19:54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华中科大“胡吉伟班”16年坚守与传承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俞俭

阳光穿林而过,洒下一地斑驳光影。

树林间,一群年轻大学生面向一座雕像肃立。又是一年开学时,他们又来“看望”学长——胡吉伟。

16年前,在儿童落水的危急时刻,年仅19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胡吉伟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入深不见底的河水中——一个生命就此重生,而他,再也没能醒来。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群人。16年间——6届,192名学生——英雄虽已逝去,但他用生命诠释的奉献、责任、担当以及德行与信仰,仍在校园里、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胡吉伟班”中,生生不息。

回望

雏菊、百合,随风摇曳。

紧邻的,是镌刻着胡吉伟19岁容颜的塑像。俊朗的面庞,神情坚毅,眼神炯炯,看向远方。

19岁,青春最好的年华;19岁,胡吉伟的生命定格了。

时间的指针拨回2001年7月31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结束了大一生活回到老家过暑假的胡吉伟,漫步在六股河河滩。

下午3时许,河边传来惊恐的呼叫声——“救人呀,有人掉进河里了!”

快步跑向事发地点,飞身跃入河中……水深流急,胡吉伟用尽力气,将落水者推向岸边。

13岁的小邬得救了。胡吉伟被救起时已停止呼吸。

没有人知道,飞奔向河边的那一刻,胡吉伟有没有担心过危险。但人们知道的是——救人时,他没顾上脱下衣服和鞋子;钱包、钥匙、学生证,都还在口袋里。

噩耗,从辽宁六股河畔传至喻家山下的华科校园。

“我们都不敢相信,吉伟就这样走了。”大学同班同学詹艳,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得知消息那一刻,我泪流不止:为什么不谙水性的你,在跳入水中时全无顾虑?为什么,上天不怜悯善良,要残忍地夺去你的生命?短短三十分钟,谁想已是生死两隔?报纸上的报道,看了它的人也许会感动,会赞扬,因为你是英雄,因为你的壮举……可是,谁能深深体会到我们那刻骨铭心的痛呢?”

斯人已去,追忆长存。

同学们至今记得,品学兼优的他,是班长,曾在竞选演讲中朴实地说“我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班级做点事”;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将在学校公益献血活动中得的200元营养补助费捐给了贫困山区学生;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学不久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离世时,宿舍床上的枕头下还压着一本中共党史读物……

学校的论坛上,有人建起了“胡吉伟网上纪念馆”。其中一首小诗,让不少人流泪——

“你是转瞬即逝的流星,留下最闪亮的印痕;

你是夏日一现的昙花,留下最美丽的芬芳;

你伸出天使的翅膀,飞向最圣洁的天堂;

你把爱铭刻在我们心上最深最深的地方……”

同班同学、现任华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岚还记得,胡吉伟出生于1981年10月。“原本,两个多月后,就是吉伟的20岁生日,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