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度捐献
“患者复发了,需要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河南省红会工作人员文梅英电话里说。
“救人救到底。”电话这头的黄伟只说了这五个字。
“但你身体各项指标都不正常,要不再考虑考虑……”
“给我点时间。”黄伟的回答依旧坚决。
2016年3月,时隔一年多,曾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受助者病情复发,需要再次捐献淋巴细胞,茫茫人海,依旧只有黄伟与患者可以配型。
然而,体检发现,黄伟身体多项血液指标不合格,尤其血糖、血脂严重超标,不符合捐献条件。
“作为红会工作人员,二次捐献的消息需要及时告知他。”经过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段经历,黄伟与文梅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作为朋友,打心里说,因为身体各项指标不合格,特别担心他,所以征求意见时一再嘱咐他再三考虑。”文梅英说。
“很多时候,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不愿意去付出和奉献,难道非得等到灾难临头时,再去祈求上天的恩赐吗?”黄伟这样表述自己二次捐献的理由。每说一个字,右手拇指指节便坚定地敲击一下书桌。
黄伟还清晰记得,接到文梅英的电话时,正在去给商丘一所小学上道德讲堂课,课上黄伟就把了自己准备二次捐献的想法讲给了学校师生。
从那天起,黄伟每天暴走两个小时,最多有一天走了15.8公里;下午到野外游泳训练,其他队员大约游20分钟,他每次都在1小时以上,而且还带着长脚蹼,可以尽量消耗体能。“最难受的是吃饭,面食和肉几乎没动过,都是胡萝卜、苦瓜、黄瓜。”
刚开始第一次捐献时,全家人都没有反对,而这次家人不由得有些担心。“有一回女儿在车里偷偷跟我说,‘爸爸,这次要不别捐了,全家人都不放心你’,他们让我劝劝你。”面对这番话,黄伟对女儿说:“想一想,如果所有入库的志愿者都这么想,要是咱们家人生这种病,怎么办?”
经过两个月时间,黄伟累计暴走700多公里、游泳120多公里,体重减轻了9.5公斤。再次体检时,身体各项指标全部合格。2016年的5月26日,黄伟成功为患者完成淋巴细胞捐献,成了先捐造血干细胞、再捐献淋巴细胞的商丘第一例,河南省第三例。
这次,黄伟再次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次信件出自患者亲笔:“即使我再也没有机会跟您一样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给身处病痛之中的人们以帮助,我还是想在接下来的生命里,竭尽全力地帮助有困难的人,给他们带去温暖,祛除孤独和无助,以回报我这几年所得到的帮助……”
这段话让黄伟记忆格外深刻。在他看来,这就是爱与温暖的传递。

今年5月,商丘市红十字会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在柘城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开展造血干细胞采血备案活动,当天有128位爱心人士采血备案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