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丨陈燕光:两条短信浓缩的北斗牵挂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张瑞玲 李晴责任编辑:孙智英
2020-07-04 17:05

从未“归零”,

“他是我在技术上合作最顺畅的人”

在航天这种高难度、高风险的行业中,有一个航天人独创的词汇叫做“归零”,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从头查找问题,在每个环节中举一反三,以消除所有的隐患。“归零”也就意味着有故障产生。

1981年,陈燕光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进入当时的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一室,从事电气系统单机软硬件的设计工作,一直到担任总体设计部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体网和动力测控系统主任设计师。陈燕光几乎参与了航天一院所有型号的研制,却没有过“归零”经历。

没有过“归零”经历,源于他出名的细致严谨。作为主任设计师,他本来只需把控方向即可,但他始终与队员们奋战在实验室里。有一次,由于有队员考虑不够周全,导致软件设计存在问题。陈燕光没有责备年轻人,只是默默地连续几个晚上和团队一起在阴冷的厂房里蹲守试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句一句技术指导,一点一点攻破难关。眼睛熬红了,问题也终于解决了。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会在实验室搭建模拟电路,一遍又一遍地测试产品,提前发现产品的风险点并进行改进,确保从自己手里出去的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隐患。

陈燕光的同事是这么形容他的:“他是我在技术上合作最顺畅的人,他写的任务书特别清楚,我基本不用再问,可以直接干活。”

看似“拼命三郎”一样的“钢铁战士”,其实陈燕光身体一直不太好,食道常年溃疡,经常发低烧,但只要一开始工作,他往往全然忘记这些。他说:“调试好产品,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