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成老子"上司" 潜艇兵父子接力建功深蓝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凌硕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8-04-22 02:31

“兵王”王昌来在潜艇上一奋斗就是35年。他退役后,王晨子承父业,继续潜行在深蓝海洋。他们的家庭故事,彰显着两代军人对强军事业一脉相承的赤胆和忠诚!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最好的传承,就是成为更棒的你!

■解放军报记者 王凌硕

照片中靠左的两人,是一对特殊的“父子兵”:60岁的父亲王昌来,海军某潜艇支队某型潜艇鱼雷一级军士长;33岁的儿子王晨,海军某潜艇支队某型潜艇作战长。“兵王”王昌来在潜艇上一奋斗就是35年。他退役后,王晨子承父业,继续潜行在深蓝海洋。他们的家庭故事,彰显着两代军人对强军事业一脉相承的赤胆和忠诚!图为临退休前,王昌来抓紧一切时间传帮带。孙鹏

(一)

第一次见到父亲王昌来,王晨已经两岁了。他当然记不起当时的情景,但所有的回忆都凝结在一张自己头戴父亲军帽的老照片中。

年少时光,与父亲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填充这难得时光的,多是一个有些“叛逆”的孩子对父亲权威的“挑战”。

战友们都叫王昌来“兵王”,可在王晨眼里,父亲身上没什么光环。王晨羡慕的是电影里驾驶潜艇直入敌方军港、孤胆袭狼的大英雄。所以每当父亲在别人面前说“只要我奋力一拉,鱼雷就会乖乖发出去”时,王晨总会在一旁嗤之以鼻:“吹什么吹,不就拉扳机嘛,简单得很,是人都会。”

一次实射演练填装时,鱼雷爆发器中一个火柴棍粗细的底火不小心卡入了底火座基。爆发器是鱼雷最为敏感的部件,如果用金属物件去挑,极可能引发底火爆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具,大家都束手无策。王昌来却急中生智,找来一根木筷,两三分钟的工夫,用砂轮打磨成“木头针”,挑出了掉在座基内的底火。当王昌来自豪地把这件事讲给儿子听时,王晨却翻着白眼:这算哪门子创意?抗战时期,赵章成将迫击炮改装成平射炮,打得鬼子嗷嗷叫,那才是真厉害呢!

还有一次,潜艇在水下重装鱼水雷。可不知为什么,操作人员就是无法按正常程序排除发射管里的水。王昌来判断,可能是排水口被脏物阻塞。他让所有人远离发射管后盖,自己上前将其拧开。就在后盖刚刚解脱的一瞬间,1吨多的海水猛然间涌出,全部拍在了他的身上。后经检查证实了王昌来的判断,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听了这些,王晨也试着拿父亲与挺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相比,可一想到几个垃圾袋就将父亲整成一个“落汤鸡”,又没了兴致。

就这样,父子二人在“不默契”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高二时候,王晨和父亲又一次因为琐事发生冲突。王晨不服气地怼着父亲:“你就会在我面前牛,不就是一个兵嘛,领导面前你敢不?”王昌来也高声叫板:“有本事你考个军官,当我领导看看?”

“咱们走着瞧!”王晨毫不示弱地回答。高三毕业,他憋着一口气考上了青岛潜艇学院。除了打赌的胜利,不知怎的,看到父亲憔悴的脸上欣慰与担忧交杂的神情,王晨竟然有了一种心疼的感觉。瞬间,他回忆起每次出海前夕,父亲都会神秘地交给母亲陈纪月一个小铁盒,里面放着一封父亲一回来、母亲就撕掉、从来也没打开的家书。

王晨这才意识到,从此以后,交到母亲手上的将是两封这样的家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