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舰远航,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保障的新模式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段江山责任编辑:张颖姝
2018-10-19 04:02

融合程度之变——

从单向输出到优势互补,找准最大公约数实现能力再升级

一级军士长肖德兵没想到,自己竟能成为军工企业技师的“老师”。

作为黄山舰某区队区队长,这么多年使用、保养和维修积累的经验,让肖德兵对舰上配备的某型导弹了如指掌。

在对某新型导弹改装的过程中,企业技师给肖德兵打来电话,就一些使用和保养方面的技术问题,征求他的意见。

“企业在前端设计生产、维修等方面有技术优势,但在末端操作和维护的经验方面,还要请教一下舰上的官兵。”肖德兵说,自己干了20多年的导弹专业,不管是演习中的发射任务,还是处理装备故障,从未失手,这是敢应对企业咨询的底气所在。

多年前,刚上黄山舰时,肖德兵也有向企业技师学习的一段经历。为了摸透某新型导弹的维修要领,钱洪超给他拿来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让他先自学理论。装备维修是光看书无法领悟的,肖德兵请示领导奔赴军工企业,跟随企业技师虚心学习拆装设备。企业技师看他如此好学,便毫无保留地将相关维修要领教给了他。

“我就像块海绵,企业技师‘倒’出来的知识我全都吸收了。”在企业学习的3个月,肖德兵不仅学会了拆换集成板,还把最难的线路检修也给摸透了。

单向输出,固然是官兵快速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反观企业,缺少丰富的一线维修经验,恰恰是企业技师的能力短板。如果双方能够找准最大公约数、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提升装备维修保障水平。

在一次实弹演练中,某型设备因超负荷操作,导致零部件内线路故障。如果按照企业技师要求进行维修,需要一刻钟,而对于争分夺秒的演练而言,15分钟后战斗可能已经结束。

战机稍纵即逝。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肖德兵决定采用更为简单快捷的方式进行维修。数十秒钟后,这款设备恢复正常,演练顺利进行。

“没想到,这手绝活竟成为战场制胜的绝招。”有了这次成功的维修经历,肖德兵在军工圈也小有名气,不少维修官兵和企业技师致电学习经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企业技师与维修官兵间的交流学习已成为常态。官兵提出某型雷达显示屏显示效果不佳,企业技师很快对多艘舰艇的同型号雷达显示屏进行了升级改造;某型控制台开关设置不合理,官兵的改造建议很快被企业技师采纳;杜军曾对某型气象设备进行一项小革新,企业很快将其成果运用到后续产品中。

艾鹏说,军地间的深度融合,让官兵得到了更可靠、全面的支持,不仅提升了部队自我造血能力,也让企业在实践中找到发展的新天地。这种双赢模式,促进了军民融合向更高维度、更深层次发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