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阳光从图书馆明亮的玻璃顶泻进大堂,温暖地照耀在墙壁,镌刻其上的读书格言熠熠闪光。
“我们邀请读者一起分享‘悦’读瞬间……”站在和煦的日光中,学员讲解员肖思羽一边介绍,一边将大家的目光引向展板上的优秀征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在4月初举办“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拉开了学院“2023年阅读文化节”的大幕。学员们纷纷参与,踏上了一场特别的阅读之旅。
当繁花缀满枝头,微风拂过,春日的校园里书香更浓。
在“悦”读中成长
■李瑞峰 吕晓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黎明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在图书馆阅览书籍。周子明 摄
读书,是一场心灵日光浴
谈吐自信、举止大方,“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中,学员讲解员肖思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一向阳光的她,也曾经历过情绪低落的时期。
这次征文活动,肖思羽不只是讲解员,更是参与者。在《从军体馆到图书馆》一文中,她讲述了自己军校生活因阅读而“多云转晴”的故事。
刚入校时,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远离家乡和亲人的肖思羽一度感到孤单。同时,自己体育成绩平平,而班里许多学员在体能方面十分突出,巨大的落差让她更加怀疑自己。当负面情绪像乌云一样倾轧而来时,肖思羽选择躲进被子里,任由眼泪无声宣泄。
在路过军体馆时,肖思羽注意到门口多了台“自动售货机”。走近一看,里面装着的并非食物,而是一排排图书。
原来这是学校推出的“智能街区图书馆”,可24小时提供便捷借阅。肖思羽忍不住想“尝鲜”,顺手带走了一本《红岩》。
翻开书本,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人物从书中走来。读到江姐受尽酷刑仍严守党的情报,肖思羽深受触动之余,不禁掩卷深思:“是什么让革命前辈在黑暗中仍能保持斗志,而自己身处美好时代却一蹶不振?”
此后,肖思羽爱上了阅读,《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经典作品像一束束光不断穿透她心中的乌云。肖思羽逐步调整心态,遇到生活上的困惑会积极和大家交流,体能训练时也主动向战友请教方法。
记得站上模拟训练器指挥战位时的心潮澎湃,也记得跨过3公里跑终点线时的畅快淋漓……在奋斗中感受成长的喜悦,历经蜕变与飞跃,肖思羽决定用画笔把军校生活的点滴瞬间定格下来。前不久,她的画册《军校四年间》被学校院史馆选中,即将展陈于新馆。
阅读,不仅可以昂扬精神,也可以舒缓心情。
当“阅读之星”证书送至学员王春一手中,他才恍然发觉,自己每天的生活早已离不开书籍的陪伴。
在写给图书馆的征文中,王春一将梁晓声先生所著《中国人的日常》,比作他的“精神伴侣”。大一学年期末,王春一烦恼于繁重的学业,总是因焦虑而难以专注。有一天他在图书馆学习时,趁休息间隙在书架间漫步,偶然瞥见了这本散文集。
翻开书页,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王春一感到自己浮躁的心情正渐渐平静。
书中有一篇《心灵的花园》,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圃”,要时常铲除“花圃”中嫉妒、仇恨、自卑等杂草乱石。读到此处,王春一想起自己9岁那年,第一次跟随父亲到部队,真正目睹军人的样子。
走进班排,看见床铺上一个个“豆腐块”整齐摆放,像数学老师手中的立方体一样方正,王春一不由发出感叹。“希望你也能像合格的军人一样,做到严格、细致、自律。”父亲教导他。
从那时起,父亲的话在王春一的心灵花园埋下了一颗种子。如今,他如愿考入军校。烈日下奔跑、寒风中站哨、深夜里研读……这是作为军校学员的王春一的日常。回顾初心,他开始学会打理自己内在的一方“花圃”,专注耕耘。
在一本好书的陪伴下,学员们就如同沐浴一场心灵日光浴。从阅读中汲取力量、观照现实,他们以青春阳光的姿态绽放耀眼光彩。
读书,是一方广阔新世界
展板上,一篇字迹较为“生疏”的征文,来自坦桑尼亚学员查尔斯的《为中国文化点赞》。
来到中国学习后,查尔斯常常听到教员引用孔子名言。出于好奇,他开始尝试去了解孔子。经图书馆管理员推荐,查尔斯借阅了《孔子的智慧》一书。
于是,查尔斯与中国古代的智者在书中相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查尔斯被孔子富有哲理的“学习观”深深吸引。文化书架旁,总能看到这位身材挺拔、皮肤黝黑的异域读者。书籍就像是时光机,载着他遨游在中华文化广博深厚的世界里。
几个月前,学院图书馆举办短视频荐书大赛。没有一丝犹豫,查尔斯捧起《孔子的智慧》。
为把这本书推荐好,查尔斯认真通读全书,每天睡前都反复用中文记诵荐读文稿。一周后,他用流畅的普通话顺利录制视频,并获得一等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查尔斯说,他计划毕业后去更多的城市,亲身体验书本中讲述的历史和文化,实地感受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在图书馆举办的系列活动中,不仅有外方学员用中文进行阅读推荐,还有中方学员用英文进行创作。
第四届“舰院杯”朗读大赛上,王梓蒙以一段原创朗诵《The real meaning of China》拔得头筹。大家惊叹:这名战术学专业学员的口语竟如此了得!
原来,王梓蒙本科时就读英语专业,后跨专业考上了研究生。有人曾问她:“放弃之前的专业岂不是很可惜?”对此,她在征文《读有千秋》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图书馆一楼西北角,有一间2平方米大小的钢化玻璃房。温暖的黄色灯光从墨绿色的帘子中透出,里面的学员头戴耳麦、手持话筒,熟练地进行触屏操作。这不是“K歌房”,而是学院设置的朗读亭。
“可以朗读、配音、练习口语,还可以唱军歌甚至是练习口令。”自由活动时间,王梓蒙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这里。
不仅是朗读,图书馆对王梓蒙的吸引,更多还是由于这里卷帙浩繁的丰富藏书。读研期间,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走进图书馆,不仅查阅学习中文文献,还利用语言优势大量浏览外文。14个外文书架上,各类书籍的位置她早已了然于心。
带着吸收和学习的心态,有着大量中外文献阅读基础的王梓蒙,入校后已完成2篇高质量论文并成功发表,取得了颇为丰硕的学术成果。
阅读,架起古今中外互连的桥梁,打开通向知识新领域的大门。通过广泛阅读,学员们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正一步步加速迈向未来。
读书,是一次蓄力再出发
在学员王博涵的征文里,他和阅读的相遇,更多是“悔不当初”的意味。
2021年春节期间,王博涵收到了垫底的期末成绩单。留校过年的夜晚,分外落寞的他在校园里踱步散心。
“砰!”顺着烟花绽放的方向看去,夜空之下,远处的图书馆一派灯火通明。瞬间,王博涵感觉到深深的悔恨:“入学以来,自己竟没有好好走进过图书馆!”
知耻而后勇。新学期开始后,王博涵不仅在课上认真勤学,课后基本都“泡”在了图书馆。时间长了,从新书展区到放满泛黄旧图书的书架他都有涉足,成绩也逐步提升。
“王博涵,王博涵!”一次晚点名,教导员齐率几次喊道。
“到!”王博涵匆匆赶来。
没有过多询问,齐率心里知道,王博涵又是在图书馆学习到快闭馆才出来。“既然现在那么爱读书,发起一个阅读俱乐部咋样?”齐率建议道。
受到鼓励,王博涵认真思索起来。不久,由他牵头并担任负责人的“书海砺舰”阅读俱乐部成立了。
“希望更多人爱上阅读,爱上学习,不留遗憾。”谈及初衷,王博涵深有感触。
在俱乐部组织的交流活动中,王博涵得知有战友不常到图书馆的原因,竟是训练结束后难再进行长距离“机动”。于是,他向图书馆建议与学员队共建图书角,就近开展阅读。
那段时间,王博涵带领阅读俱乐部成员一一走访各学员队,收集了500余条书目意见并认真分类整理。在他们的推动下,图书馆与5个单位完成首批“共建图书角”的建设。
“恭喜你,不仅从‘垫底’再出发至‘排头’,还把更多人带进了阅读‘加油站’。”站在“共建图书角”崭新的书架前,齐率欣慰地拍了拍王博涵的肩膀。
大四学员刘思涵,在他的征文《站在阅读的起点》中,讲述了他和“舰艇长阅读专区”的故事。
“能看出下了功夫,但外军早有超前设计。”大一那年,刘思涵用几个通宵才完成的课程设计,被“泼了一盆冷水”。
看着懊恼的刘思涵,教员指出一条明路:“图书馆‘舰艇长阅读专区’,有不少外军舰艇研究书籍。”
在那里,图书馆精心为学员挑选出领导力、战略素养、海军装备、外军舰艇等方面书籍,打造“一站式”阅读专区。刘思涵如饥似渴地补充知识,也在《海权论》《巨浪对决》《航空母舰发展史》等书籍的影响下,在心中种下了舰长梦。
一转眼到了大四,在做毕业考核的研究设计时,刘思涵早已褪去稚嫩。为验证数据,他跟随导师登上舰艇。
早春,海风凛冽。北海某海域,刘思涵坚守在随浪起伏的后甲板,一手保持身体平衡、一手紧握仪器。这次航行,他已完成近百次实测。
当最后一组数据出现在屏幕上,显示与仿真数据完美吻合时,太阳正好从海平面上升起。刘思涵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感觉自己离心中的舰长岗位更近了一步。
读书不觉已春深。3个月后,刘思涵即将毕业,迎来再次出发,带着在图书馆种下的梦想,奔赴新的战位。
在征文结尾,刘思涵写道:“愿我们都能在书中尽享快乐、蓬勃成长。愿书海相伴蓝海,本本好书化作朵朵浪花绽放在青春征途!”
我的“枕边书”
繁星点缀夜空,阅读照亮梦想。睡前夜读,既可以随心阅览,也可以带着问题追寻答案。书页翻飞的那一刻,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共鸣、成长的启悟便已经开始。如果你也习惯用阅读来和过去的一天告别,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起分享你最近的“枕边书”吧!
@陆军工程大学学员 李艺楠:
阅读历史,既是追溯思考,又是为前行蓄力。近日,我在图书馆借阅《为了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故事》一书,每次睡前思读,都深感震撼。
书中一名叫史砚芬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25岁。亲人冒险前来收殓他的遗体时,在口袋里发现了他写给弟弟妹妹的遗书。信中有牵挂,更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虽死无憾的壮烈誓言……字字句句读过,我仿佛走进那段峥嵘岁月,近距离感受前辈们身上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让信仰在心中扎根,将个人奋斗融入强国强军的时代脉动!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学员 郭淑军: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菜根谭》中的这句话,虽然是在睡前偶然读到,却牢牢印刻进了心里,一次次鼓励我越障破难。
去年暑假,我随学院慰问演出分队去往西藏边防一线。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我们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争相上最艰苦的哨位,为边防官兵带去欢乐与感动,也收获了创作的无穷力量。
西藏一行,我越发理解书中这句话的深意:只有笃定前行,涵养意志品格,才能让愿景变成实景,曲折变成坦途。未来,我将始终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以奋斗之姿扛起使命担当,追逐青春梦想!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学员 赵依昊:
宇宙中所有的星辰运动,就像巨大的琴弦在演奏一部恢宏的交响乐……我最近的“枕边书”是《星空的琴弦》。
“琴弦”这一浪漫的比喻深深吸引着我。这本书从历史的脉络延伸前进,认识变迁的过程同时也是挑战自我的过程。面对浩瀚的宇宙,这种由内而外产生的冲击,既让我感受到求索之艰辛、生命之渺小,又让我感叹奋斗之光荣、前行之伟大。
作为一名相关专业学员,我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更饱满的激情来迎接未知的一切。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柯青坡、冯丽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