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车桥告捷:贯穿全程的“生命线”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傅泽云 高 凯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9-14 11:25:28

车桥战役油画

1944年3月5日由新四军1师发起的车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华中地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拉开了华中地区战略反攻的序幕。这场战役之所以取得辉煌战果,除军事指挥得当、后勤保障有力外,贯穿战役全程的政治工作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战前多法激励,奠定思想基础。战时政治工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战斗意志的调动和激励上。开展好战时政治工作,能坚定官兵打胜仗的信念,最大限度提高部队战斗力。

一是正义激励。车桥战役谋划时间长、战前动员时间充足,师团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讲清战役的正义性。通过讲明车桥人民遭日伪残酷蹂躏、期待解放,打乱敌人“清乡”部署、积蓄反攻力量,打通苏中、苏北几块根据地间联系这三大目的,做到师出有名。

二是榜样激励。3旅7团在战前动员大会上,集合该团突击队队员单独列队,由党代表代表全团向他们致敬,并拍照留念,使每名突击队队员都感到无上光荣。党员何茂才在北风凛冽中带头游过河,带动其他同志一起完成战前演习。7团3营7连在党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党员在战时的活动与职责”教育,推动小组深入讨论,强化党员在战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实践激励。当担负外围打援任务的1旅1团在阵地上静候援敌时,政治机关向官兵传达了3师某部两小时攻克朱家圩子获得全胜、1师3旅7团攻进土圩拿下30多个碉堡的消息。听此消息,部队上下十分兴奋,怕敌人不来,怕敌人不走自己设伏的阵地,战斗热情高涨。

四是竞赛激励。结合部队一直开展的立功竞赛运动,团与团、营与营、连与连,甚至班与班之间发出挑战书,充分调动干部战士的革命积极性,大大激发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效提高荣誉感和战斗力。

五是报刊激励。1师《战斗报》刊载“区党委来信”“师首长告全体指战员书”,并以四字一句的“打油诗”形式,介绍巷战注意事项。同时,该报以连环画形式,为指战员讲解这次战役的打法。此外,1师仅连以上单位提出的战斗口号就有几十种,极大鼓舞了士气。

战中细密洞察,扫除战役难题。政治工作服务作战,不仅在于前期指导动员,更在于作战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如1旅1团政委曾如清在《芦家滩战斗政治工作总结》中说:“我们在战斗动员时解决了战士生与死之思想上的问题,个人与家庭的问题,决心与勇敢问题,战斗态度与动作问题,并不是单凭主观的想办法采取快刀斩乱麻不顾一切去做的,而是谨慎而严密地搜集各层反映,并运用组织的力量具体而精细地广为解释,扫除一切怀疑,表扬一切坚决胜利的信心,以求得全体战士在思想上统一起来,并求统一的行动实现于即将到来的战斗上。”

曾如清所在的1团在车桥外围芦家滩附近负责伏击打援,一半的人员是没打过仗的新战士,该团采取3种方式,强化他们的打仗意识。

一是老兵现身说法。除和大家一起接受教育动员外,1团安排有经验的党员、老兵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在思想上打破新战士狭隘的乡土观念,使他们懂得保家须在外线作战,破坏敌人“清乡”部署。

二是讲清战术打法。通过以往成功战例,讲清我军的正确指挥打法的灵活性、巧妙性,能够取得完全胜利的能力,克服“恐日病”。

三是老兵挺在一线。党员、老兵和战斗小组长带着新战士冲锋、防御、运动、射击,情况危急时将新战士布置在二线,这些都使新战士切身感受到部队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激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自觉性。

战后客观总结,提供复盘依据。车桥战役结束后,1师各级政治处都作出客观详细的总结,通过反思优缺点,确保军事工作打一仗、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工作细致程度。

一是临战动员贴近官兵心理。战前动员充分深入,不仅有紧急短促鼓动、还有细致教育,这为实施行动奠定良好心理基础,大家对战斗胜利的信心不可撼动。不仅前线官兵,后方的运输员、饲养员和勤务员等非战斗人员,被临时分配任务也不打折扣地如期完成。

二是政治教育开展灵活有效。灵活利用作战间隙开展政治教育,确保官兵战斗精神不减、战斗热情不降,服从命令听指挥,在战场上分外勇敢。如7团5连攻击日军碉堡,勇猛异常,二班听到冲锋号响,迅速冲到敌人外壕,使敌措手不及。

三是战场纪律得到巩固。战前,将私分、故意损毁战利品的“发洋财”行为列入奖惩条例中的惩罚细则,支部将防止这一问题列入党员干部战时主要工作中,从思想上为全体同志敲响警钟;战中,党员干部带头教育官兵,不“发洋财”、不“拿东西”;战后,部队各级单位立即进行登记、检查,合理分配缴公战利品,保持我党、我军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