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五战五捷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宋海峰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05-05 13:07:28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一部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靠谋略屡屡克敌制胜的发展史。

第一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石大为震惊:“朱毛决非等闲之辈!”为了不给红一方面军以喘息机会,仅隔四个月,也就是1931年1月29日,蒋介石就派其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对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

显然,蒋介石是寄希望于何应钦一举“剿”灭红一方面军,一雪此前惨败之耻。这时,红一方面军的人数比第一次反“围剿”时还少一些,只有3万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端详着第二次反“围剿”战前示意图,我清晰地看到了当时的严峻形势:国民党军鉴于第一次“围剿”时因轻率冒进而遭到惨败的教训,将其作战方针由“长驱直入”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参加“围剿”的部队全部集中在中央苏区周围,形成了西起赣江、东至建宁700里长的弧形包围圈,由北向南朝中央苏区压来。此时,中央红军在西南面的退路也被切断。

面对蒋介石“二十万军重入赣”的险恶形势,毛泽东是“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镇定,他和朱德商定,仍采取第一次反“围剿”时的打法,实行“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找准敌方在行进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各个击破。

关于先打哪路?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引用了《管子》中说的“故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暇则神。攻坚,则暇者坚;乘暇,则坚者暇”来统一大家的思想。

毛泽东引用的这段话出自《管子·制分》,其意是说:用兵的一般道理是,进攻强点会碰钉子,一时难以取胜,进攻弱点易于速决和成功;攻强点攻不下来,弱点就会变成强点,攻弱点成功了,因为强点失去了友邻,也会变成弱点。

毛泽东“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意见终被大家接受。随即,朱德、毛泽东向红一方面军发出命令:以极迅速行动首先消灭王金钰部敌军,转向敌军围攻线后方与敌军作战,务期各个消灭敌军。

作战命令下达后,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立即东移,秘密进入到赣中南东固一带隐蔽待命,准备歼灭王金钰部右翼进占富田一带的公秉藩第28师和上官云相第47师。

在等待歼敌的日子里,红军各部积极求战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但毛泽东、朱德清醒地看到,敌军在富田修筑有坚固的工事,如果强攻,火力不足的红军将付出巨大代价。朱德、毛泽东决定耐心等待,继续“诱敌深入”,待王金钰部脱离工事后在运动中待机歼敌。

三军之事,莫成于密。在瞬息万变、残酷险恶的战场上,一密之失,误我资敌,一分之误,战机即失,没有密战之胜就没有战场之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凝聚起坚定而强大的群众力量,筑起一道铜墙铁壁,才能实行真正的人民战争,最终赢得战争。当地的党史办的同志说,当年,各村赤卫队、儿童团严密封锁消息、主动侦查、捉拿小股敌人侦探、密查一切反革命分子。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东固深山野谷中待敌的20多天里,近在咫尺的敌人变成了聋子,变成了瞎子,红军秘密集结的消息始终没外漏,创造了保密就是保胜利的奇迹。

3万红军指战员隐蔽在东固山林中,迫敌而踞,剑威屏息地眈视着富田敌军的动静。

等待已久的战机终于来到了。5月12日,王金钰部公秉藩第28师和上官云相第47师一个旅离开富田的阵地,分两路向东固地区进犯。正在这时,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截获了公秉藩第28师师部电台用明码同该师驻吉安留守处电台的通报:“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去东固。”

此时,毛泽东脑子里似升起一颗信号弹,在屋里踱了几步,令从口出:红军主力从北面的郭华宗师和南面的蒋光鼐、蔡廷锴部之间的空隙中隐蔽西进,钻这个“牛角尖”,突然以两翼包抄的方式攻击王金钰部的后背。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毛泽东同红3军军长黄公略一起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在东固至中洞大道南侧还有一条小路,便当即改令红3军沿这条小路秘密前进。红3军军长黄公略战后赞叹:“毛总政委这一西进路线的改变,使红3军缩短了行程,争取了时间,对歼灭公秉藩师起了重要作用。”

登上白云山,巨石和木头还在,战壕遗址还在。那载入史册的隆隆炮声,仿佛又在我耳边响起。第二次反“围剿”的首战,如今已成为经典的战史,为人们所铭记。

多年后,公秉藩回忆当时的情景说,(1931年)5月16日上午10时,当我率部抵达山坑时,红军突然从高山上猛压下来,仿佛遇到飞将军从天而降,许多人被打死打伤,横倒竖卧在山路和两旁的田地上。一个1万多人的师,一下子就被歼灭了。

炮火连天,硝烟滚滚,树倒枝折,乱石纷飞。在红3军歼灭公秉藩师的同时,红4军、红12军与上官云相王冠英旅的战斗也打得正激烈。正在指挥作战的红11师师长曾士峨和政治委员罗瑞卿发现,敌人准备派兵攻占红33团的一个阵地,企图从左翼包围观音崖,当即令师部特务连连长杨得志率部迅速抢在敌军前面攻占这个山头,坚决挡住这股敌人,保证战斗的胜利。

一支军队,挺起脊梁的不仅是武器更是军魂。在指挥战斗中,罗瑞卿左颊中弹,弹头从口腔飞出,满脸是血,他仍坚持不下火线。在罗瑞卿的浴血指挥下,特务连的英雄战士们迅速抢占了山头,敌军成崩溃之势。

时间回溯到5月17日,观音崖一带全是狼奔豕突的敌军,乱枪声、脚步声、哀嚎声、枪支撞击声……互相淹没、浑浊翻滚。

“追!快追!”红军指战员如猛兽追赶群羊,其势锐不可挡。经过3个多小时的追歼战,红军又歼敌王冠英旅两个团。接着,担任迂回攻击的红3军团和红1军团一起,在富田歼敌上官云相第47师1个旅大部,俘敌3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

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的首仗——中洞大捷后,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乘胜向东横扫。5月19日在白沙截歼敌第47师第1旅的残部和第43师一个旅。20日在中村歼灭了前来增援之敌第27师一个旅大部。27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主力,冒雨直逼广昌城下,从北、西、南三面发起猛烈攻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攻克广昌县城,歼守军第5师一部。

建宁,地处闽赣边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红3军团、红12军出敌不意攻克建宁,歼灭敌刘和鼎师3个团,缴获大批西药和其他军用物资。至此,第二次反“围剿”的终战在建宁完美收官。

能审局者则多胜。毛泽东、朱德指挥的红一方面军,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15天横扫700里,五战五捷,歼敌3万多人,缴枪2万多支和大量军用物资,淋漓痛快地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

5月31日的建宁之夜是胜利之夜。在红军将士的欢笑声中,毛泽东以兴奋的心情挥毫写下了雄伟瑰丽的光辉诗篇《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行棋当善奕,落子谋全局。时任红3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评价,第二次反“围剿”是以弱胜强,各个击破敌人之典范,内线和外线相结合之典范,创造了红军战争之军事辩证法。

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长期处于装备差人数少的劣势状态,但缘何能屡屡“横扫千军如卷席”?答案就是剑不如敌,但剑法高于敌。

今天,作战形式在不断改变,战争进入到崭新的模式,我们面临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在强军兴军新的伟大征程上,惟有加快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思想,才能保持制胜优势,赢得未来战争。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奋斗者胜!

作者为《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