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民为中心,让百姓成为主角
“很高兴在人民日报人民网和你们视频连线,看到宁德的乡亲们,我感到很高兴,很亲切,我想念着你们.....党和国家一直会关心你们,幸福的生活会越来越好”。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同两千多公里以外的赤溪村村民进行交谈。
赤溪村支书杜家住说,“我想象不到,竟然能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见到总书记,听到总书记对我们的肯定和关心,感觉很真实、很亲切。”
一年后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群众”一词出现了249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早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新闻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正是秉持这样的人民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人民为主角,宣传群众,凝聚群众。2016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老郭脱贫记》,讲述河南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农民郭祖彬的脱贫故事。“一位普通农民上了头版头条,人民日报‘接地气’!”不少读者为人民日报记者深入基层、书写群众的报道点赞。
“既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又要深入田间地头找感觉”。每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成员都会带头参与,和记者一起深入乡村田间、社区厂矿、边关哨所。在2018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上百位编辑记者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把镜头对准基层,让群众成为主角,写出了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佳作。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真正为人民解决问题。
“我们一直求助的坑坑洼洼破道问题,如今修得宽敞亮堂,我们老百姓太开心了!” “我的失业金停止发放问题,在人民网上留言后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前几天在留言板上咨询筹建扶贫车间一事,政府工作人员已经打来电话详细介绍了相关政策规定,道一声感谢!”……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留言,至今已经接收留言超145万项,解决网友诉求96万项,留言办理工作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反映群众呼声、表达群众意愿、回应社会关切、推动问题解决。

2018年6月11日,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