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正文

组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军校“穿越照”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作者:余金虎 唐嘉责任编辑:王春艳2015-03-26 10:2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光环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汗水!

如同其他军校一样,在科大,有着严格的管理和紧张有序的学习、训练、生活。大部分新生的新训生活都是在三号院度过的。在那几块熟悉的操场,军姿、正步、体能、战术、实弹射击让每个人开始有了军人的“雏形”。科大军训还有一个好传统:以老带新。充当新训“班长”的都是指挥类的大四学员,他们干练,雷厉风行,军训时多半是“黑脸”。笔者记得自己的军训班长有一句“名言”:新训三个月,不蜕一身皮、不掉几斤肉,不把脚板底磨出几个血泡,你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这是在科大军训。

后来,听大多数军校学员说,“班长”就是那个军训时你恨到恨得咬牙切齿的人,当分别时你哭到哭到眼睛肿的人。这份深厚的感情,缘于传承、缘于严格、更缘于中国军校的塑人灵魂。

试想,走出菁菁校园,如果军校生拿不起枪杆子,岂不是成了文弱书生。孰知,当年黄埔军校生就是拿得好笔杆子,拿得起枪杆子。他们从学生迅速成长为北伐战场骁勇善战的战士,这与黄埔严格的军事训练分不开的。

军号嘹亮、步伐整齐,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如同连队一样,军校强调“集体”行动:集体带队上课、集体带队吃饭、集体带到图书馆。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习惯,甚至有异议的声音:“学校是用来学习的,条条框框会不会禁锢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放眼世界,看看西点军校。其学员在回答命令时,只能有4种答案:“是,长官”;“不,长官”;“不知道,长官”;“没有借口,长官”。这种看似刻板,缺乏人性温情的做法却造就了西点管理思想的精髓之一——良好的纪律意识。

然而,国防科大每年成批向国家输送精英人才的事实告诉我们:汲取知识营养的思维、勤奋好学的大脑,是不可能被束缚和禁锢的。如果给自己找一个不认真学习的理由,找一个不去塑造军人样子的原因,“禁锢”一词倒像是“合理”理由。

况且,在科大,教员和学生是最没有距离的两类人群。很多时候,一下课,大家便把教员团团围住。一些学员平日里“害怕”队长、教导员的威严,但对于那些循循善诱、细致入微,把生命播洒在三尺讲台的教员,他们会“胆子大”到与教员争辩学习上的问题,思辨之风在这里就是如此蓬勃、如此“任性”。

在浓厚学习氛围熏陶下,图书馆、实验室成了“香饽饽”。很多时候,图书馆的座位需要提前“占座”和预约。那首《大学生自习曲》描述的争座情形,在这里时常发生。有的时候,大家甚至为了一块学习的好地方会争得面红耳赤。

时间有时更像一幅巨幅油画,每个人在用行动涂抹;岁月久了,回望来时的路,远远看这幅油画才会变得愈加清晰、明朗起来。时间也很奇妙,当你适应了军校时光,她会以沙漏般飞速而过。当年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训练场的交织连线,当年的同学争执、比拼、较劲都成心底鲜艳的底色,线与颜色成了“穿越照”,让人留念。

走出军校,有的成了部队排长、有的成了科研骨干,有的成了边防卫士……身份变了,面临的挑战更多了。古语云:“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如同雄鹰一样,尽管有过飞翔的辉煌,但面临新的疾风骤雨,面临新的海阔天空,它们不得不忍痛啄去身上的旧羽毛。

因为,今天,不经历拔羽重生的痛苦,明天,怎么能实现高飞远翔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