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战争文学的英雄魂魄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 剑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5-06-11 04:01

5、军旅作家应对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与英雄人物心生敬畏,肩负起创作战争文学鸿篇巨制的历史担当

毫无疑问,在拷问当代战争文学的困境与问题之际,确实有必要弄清在世界文学格局之中,当代中国文学处于什么方位;在当代中国文学叙事天空下,我们军队的战争文学处于什么的地位和水平。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知识信息爆炸,文学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纸质阅读急遽萎缩,数字化这个“魔掌”将众多文化形态网于一掌之中,战争文学的中兴与辉煌、战争文学的普及与流行,还得靠文学作品本身,靠作家自救图存。因为这些,我以为须在以下方面努力。

对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与英雄人物心生敬畏。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历史,惟以生命洞照历史长河的,那就是我们这支曾经穿着草鞋从井冈、从长征、从太行走来的人民军队所创造的英雄传奇。那些倒在革命道路上的先烈,用短暂的生命丰富了历史的内涵和人民军队的精神史、心灵史。法国著名的年鉴派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让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一支军队的辉煌历史,是一个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黄钟大吕,而英雄则是这个精神谱系中的坐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几次边境作战中创造的战争传奇,仍旧是军事文学淘不尽的文学富矿和精神深井。我们应该敬畏它、走近它,去汲取历史营养,挖掘战争文学的富矿。

调整战争文学的叙事视角,精神姿势要上扬,自我姿态要落地。中国的军旅作家缺的并不是技巧、也不缺技术,甚至不缺想像,最缺的却是精神品相、站位和姿势。面对光怪离奇的未来战争,面对变幻莫测的战场势态,面对人类的战争与和平,一个真正的军旅文学作家必须具有丰沛的精神素养、丰沛的情感素养、丰沛的军事学术素养。面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能不能选择一个更高、更巧妙的视角,能不能以一种历史、哲学和美学的眼光进行精神高远的穿越和创造,这都在考验着军旅作者的能力。

军旅作家应该有写战争文学鸿篇巨制的历史担当。对于军旅作家的写作而言,一生都直面这么几个词:战争、和平、正义、文明、精神、命运等。古今中外的精品之作、扛鼎之作、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在这些文学元素上有独到的发现与深邃挖掘。它一定是精神品质高拔地站在民族的人类的书面高峰之上,有独怆然而涕下的对时代、民族、个人和历史的命运感,直面死亡的残酷与冰冷,抒写人类情感的美丽与凄怆,直通读者的心灵,为广大读者再造一个灵魂与精神的天堂。可以说穷尽一生,军旅作家的困惑于此,我们的突破也在于此,而别无他法。这就是战争文学最大的魅力所在。

将战争文学的落点,对准为打赢战争作准备的小人物。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创造战争奇迹和神话的,仍然是那些普通的士兵。《士兵突击》的成功,就在于作者将军事文学的落点对准了小人物,在中国军事文学的长廊里,塑造成了许三多这样一个普通士兵的形象。不抛弃、不放弃,一个情感单纯、有些木讷的青年人,经过军队这座大熔炉的千锤百炼,在残酷的竞争与淘汰之中,取得了成功,他的文学范例和模板冲出军营,在地方成功复制,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人。它说明,战争文学塑造新一代的士兵形象只要触摸到时代的律动,与读者关心之事同频共振,仍然有魅力有市场。文学是人学,战争文学最打动人的地方,乃是普通人人性深处、灵魂深处最软柔、最脆弱、最温婉、最感动、也最善良的情感世界。书写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塑造新时代的士兵形象,把笔触对准那些名不见经传却矢志强军、一心谋打赢的小人物,并有意识地从他们的身上挖掘出这个时代的精神事件,将成为当代战争文学的重要突破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