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挺立时代唱英雄

——观电影《我的战争》有感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海建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09-25 01:09

电影《我的战争》剧照

电影《我的战争》自9月15日全国上映以来,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和观影热潮,也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影片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志愿军浴血沙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凝聚成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经历过太多惨痛的战争,每一寸山河都凝聚着血与火的考验。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中表现出的深刻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成为每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我的战争》就是力图通过呈现抗美援朝战争中最真实的战场细节和具体人物形象,从而重塑中华民族的英雄记忆,强化和平年代国人的血性担当。 

曾记否,从先古圣贤“虽千万人吾往矣”到西汉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从赵登禹大刀队“丈夫许国,不必相送”到川军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从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以诗明志到杨靖宇“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凛然质问,无一不在诠释着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气节。 

“如果我死了,你顶上!”“上去埋炸药的兄弟,可能回不来了。”“我去!我去!我去!”“我们要为死去的战友报仇”“就在今天!”……电影《我的战争》中,很多对白朴实而充满力量,震撼人心,表现出了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血性精神,对传统英雄主义精神与人性光辉的传承,加深了国人内心深处的英雄记忆。

什么叫有血性?就是面对牺牲,也无所畏惧,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这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我的战争》直接表现和讴歌的就是这种光荣传统。这部电影以孙北川这样的小人物来折射大历史,从而以点到线,以线带面呈现当时整场战争的状态与残酷,从而把这部战争史诗巨制表现得荡气回肠。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那场战争切切实实就是“我的战争”,更是成千上万中国人的战争。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之际,每一名志愿军战士胸膛里的民族血性瞬间迸发,他们勇敢地投入到抗美援朝这场抵抗帝国主义强权干涉和侵略的正义战争中,使整个民族走向胜利和更加辉煌的明天。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是在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悍然将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并在台湾岛内驻军;美军实施仁川登陆后,大举向北推进,暴露出兵锋直抵鸭绿江,严重威胁我国防安全的野心;美国空军战机甚至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将战火烧到了中国人民的家园里。在和平与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情况下,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被迫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是一场“立国之战”,是中国近现代百年屈辱史真正终结的一战。 

记忆中有关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1956年拍摄的电影《上甘岭》,以及1964年拍摄的电影《英雄儿女》,两部影片一刚一柔,成为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之作。《上甘岭》中的一曲“一条大河波浪宽”,《英雄儿女》中的一曲“烽烟滚滚唱英雄”,莫不镌刻于记忆的深海。而《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更是激活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热血与深情记忆。 

如今,继电视剧《三八线》之后,电影《我的战争》再次真实再现朝鲜战场,刻画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让广大观众为之精神振奋。影片中讲述的孙北川率领着一支尖刀般部队——钢九连,历经各大战役,始终骁勇善战、英勇不屈、顽强抗争的故事,让曾经的英雄儿女,又一次站在了战场高地,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事实上,《我的战争》准确来说只是抗美援朝中的一个切片,这里有父亲与孩子的长幼之爱、有革命男女青年的朦胧之爱、有连长对士兵的关怀之爱,但是这一切都融入进了热爱祖国的大情大爱中,所有的爱在这一刻得到升华,在保家卫国的誓言中变得越发动人和深沉。

《我的战争》给笔者带来最深的思考就是若想和平,不能只独善其身,还必须不断强大自身,成为科技强国、军事强国,再加上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让那些野心家和好战者望而却步。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东方,令一些列强国家不敢小觑,就是因为当年面对挑衅坚决还击,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赢得了话语权与对手的敬畏。 

我们军人不会忘记这场战争,人民更不会忘记这场战争。电影《我的战争》主旨就是为了纪念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纪念在这场战争中的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并以此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同时让今人能够身临其境去感受战争的壮烈与残酷,一起体悟中华儿女的民族血性和英雄精神。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革命先烈的精神永驻,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民族血性。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我们的英雄烈士、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中华儿女去坚定地捍卫。我们要继承弘扬英雄精神,用青春和热血继续保卫美丽的家园。为了国家和平与人民安定,我们不好战,可是若有敌来犯,我们定当誓死诛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