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司令员孔从洲的抗战故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罗东进 辛旗 张焱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09-29 02:02

雄心铸利剑,决胜谋未来

孔从洲是我军炮兵教育工作的杰出领导者。1955年5月,组织上征求他对调动工作的意见,他毅然选择到院校工作。任高级炮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炮兵指挥干部和工程技术干部。他重视教员队伍建设,对我军经选拔留校任教的青年知识分子,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工作中压重担。对曾在国民党军队工作过的留用人员,他也一视同仁,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做好工作。孔从洲在高级炮校工作5年培训的近4千名学员,大都成为我军指挥员。1962年2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单独接见了孔从洲,详细了解了炮兵院校情况,对炮兵工程学院的建设作了具体指示,这一关怀赋予孔从洲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团结教职员工在不长的时间里,将1960年组建的炮兵工程学院发展成我军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高级工程技术院校,这所大学就是现在驰名中外的解放军南京理工大学。

1964年6月,孔从洲调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一度兼任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奋斗了18年直到离休,为我军炮兵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建树颇多。从1964年开始,孔从洲主管炮兵装备科研武器发展工作,成功研制包括大威力压制武器、中高空防空武器、新型反坦克武器等新型装备,特别是发展新型陆军战术导弹,为炮兵武器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兴治回忆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孔副司令员始终支持我们,鼓励我们攻克难关,导弹研制成功饱含着他老人家的心血。”

“文革”后恢复工作,他以近70岁高龄下工厂到部队,蹲在科研单位和试验基地,检查督促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亲自参加新武器试验,足迹遍及边防和大小三线。他只争朝夕的拼搏和明察秋毫的远见,在军工领域赢得了“棋高策远”的赞誉。他负责领导设计研制的全自动新型高炮武器系统仅5年时间就诞生了。

孔从洲是炮兵科技战线的优秀指挥员和开拓者。某反坦克导弹研发攻关时刻,孔从洲对研制人员说:“我们的科研实践证明,凡是看准了的而且一抓到底的项目,绝大多数都定型了;凡是没有抓住的也就中途下马吹了。科技工作是使我们摆脱落后面貌的先驱,要坚持科研先行,洋为中用,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路来。”当武器系统进入国家靶场进行摸底试验时,正值隆冬,深夜天寒地冻,他穿着军大衣坐在现场看试验,喜忧同研制人员交融在一起。该型导弹定型投产后,以其受控性能好、命中率高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

孔从洲牢记毛主席关于“对雷达干扰必须找出对付的办法”的指示,密切关注国外电子战发展情况。1975年6月,他以高度责任感直接给军委主席毛泽东写信,建议组建电子对抗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解决我军现装备的抗干扰问题,积极发展对敌实施侦察和干扰的手段,使敌不能制我,而我可以制敌。信发出两天后,重病在身的毛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其后,叶剑英先后4次找孔从洲交谈,形成工作报告呈送毛主席。两天后毛主席同意创建我军电子对抗领导机关和组建专门部队。

孔从洲为了开好军工火药专业会议,组织了两个调查组分赴全国12个城市,深入工厂、研究所、基地、院校和部队,历时33天调查研究。他自己也来到几个火药工厂观看生产流程,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他说:“对待新产品,弹厂和药厂如果抱着你不保险我不冒险的态度,弹药技术一步也前进不了,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而提高武器性能,在弹上、药上大有文章可做。我们要相信科学,立足实践,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这次火药会议提出具体规划落实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火药事业的发展。

孔从洲离休后,仍心系国防和军队建设。1991年1月第一次海湾战争,他在病重卧床中给军委领导写信,谈了自己对高新技术在战争中重大作用的认识,论及高科技战争中的电子轰炸、制空权、夜间作战、精确制导武器使用等问题。建议全军加强研究新的战争形态,抓紧攻关高技术武器装备,加快实施军事训练基地化、实战化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