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人性化的《勇士》,让年轻观众看懂长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贾秀琰 付一舟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0-18 15:40

对话电影《勇士》导演宁海强——

让年轻观众看懂长征

■贾秀琰 付一舟

问:从1959年的《万水千山》到2006年的《我的长征》,“长征”题材对于八一电影制片厂来说不算新鲜,已经拍了很多年,很多部。如今这部刚刚上映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电影《勇士》,可以说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投拍,是否也要带给观众一些新感觉?

:确实如此。长征题材,从60年前中国电影慢慢起步的时候就受到电影人的热切关注。而到了如今,八一电影制片厂张方军政委在电影筹拍之初,就要求在不丢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展全方位合作,吸引更多当代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我希望《勇士》更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能让年轻观众看懂并喜欢。

问:观众更愿意看到人性化的英雄,这样他们才能因理解而产生认同,进而去喜欢影片中的人物。

:这也是《勇士》的看点之一,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的。

比如有一段急行军的戏,黄团长让战士们把身上背的被子、衣服、子弹袋、干粮袋、武器等都扔掉,不然会累死人。但对于普通的战士来讲,他们都是农民的孩子,非常质朴,那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很珍贵,就算累得快晕倒也不舍得丢弃,黄团长既生气也很心疼。相信观众看到这一幕,内心会受到触动,因为用现在的价值观来讲,就算是面对困苦的环境,让你立刻把随身带的相机、电脑、手机、食物统统扔掉,你舍得吗?我们努力在影片加入这种细节,力图避免出现空洞的口号。

问:可不可以这样说,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去探寻人性的深度空间,挖掘长征精神对于当下观众的启示和镜鉴意义,让他们感同身受并乐于接纳,是《勇士》在内容和主题层面想要进行的创新?

答: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置身当下的文化语境,要对历史题材进行内容上的创新,首先要解决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和过去时代人物精神气质相碰撞、违和的难题。

先抛开高大上的革命理想不谈,很多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都有一种“复仇心理”。骨肉兄弟、战友哥们儿被打死了,作为兄弟怀揣怎样的心态和情感去报仇。连长廖大强因战乱和女儿失散了,他在长征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顽强活下来的奇迹,就因为他抱着一定要再见到女儿的决心。无数战友的牺牲、无数未完成的心愿给他们带来了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红军将士逐渐树立起革命的信仰。

英雄并不是天生的,他是被一种悲情和外力不断激发,进而成长为英雄,这是《勇士》想展现给观众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