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告诉你,中华文化这样“走出去”才给力

来源:新华社作者:梁相斌 周宁 孟菁 张漫子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3-17 10:43

记者:中华文促会自创会以来总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2000项,尤以全面整理中华历史典籍为目标的《今注本二十四史》为社会广泛关注。能否介绍一下这部史学巨著的编纂出版工程?

王石:近代以来对于二十四史全面整理,有三个最重要的版本: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的“百纳本”,即用不同版本拼凑成一部完整的二十四史;二是“中华书局本”或“标点本”,即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中国当代史学家为二十四史做了标点;三是《今注本二十四史》。从1994年开始,中华文促会组织全国300多位史学家开始这项浩大的编纂工程,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部巨著已基本注释完毕。在编纂过程中,我曾大哭了好几场,因为参与这项工程的8位史学家相继离世。这项工程做得太吃力了,它也被称为中国文史界的三峡工程。

如果说之前两次是“官修”,那么《今注本二十四史》是“民修”,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史家注史,二是纠正记错了的历史。这次“民修”的最大亮点在于,没有改动二十四史的文本,可取的地方保留二十四史的原貌,而注释处标明哪个地方应该改正、哪个地方应该解释和如何解释、有哪些不同观点等,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很多人问我,为啥要做这个“苦差事”?我说,因为二十四史是最有连续性、最有规模、最有历史意义的经典中国故事,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经典。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