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世界:上译厂成立60年译制1500余部外国影片

来源:新华社作者:许晓青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3-30 15:02

上海电影译制厂首任厂长陈叙一的14字厂训。 图片来源网络

60年,译制1500多部外国影片。自1957年4月1日成立以来,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语言艺术工作者和配音艺术家,留给几代中国观众难忘记忆。

“剧本翻译要有味,演员配音要有神。”上海电影译制厂首任厂长陈叙一倡导的14字厂训,一直挂在厂里最醒目的那面墙上。

“拉近”世界,一直是上译人的追求。

著名配音导演苏秀。

时隔多年,9旬高龄的中国第一代“译制人”、著名配音导演苏秀依然还记得,1982年她担任英法合拍片《虎口脱险》配音导演时的情景。

当剧中主角哼唱小曲在土耳其浴室内接头时,所唱的“双人份的茶”起初被译成“情侣茶”,但配音时用中文唱起来,总觉得不对味。老厂长陈叙一反复琢磨,发明了一个新译法——“鸳鸯茶”,很是中国化。

就这样,上海电影译制厂不断为中国观众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从上世纪50年代的《乡村女教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子复仇记》,到70年代末的《音乐之声》《追捕》《佐罗》,再到80年代的《大篷车》《虎口脱险》《茜茜公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