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懂,真情,可丰富人们的血肉气息、赋予点滴的人性温度。那段秦王嬴稷被魏伶优“欺君罔上”的片段,深情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这位雄姿英发的一代雄主,在面对魏伶优时却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柔情。白起夫人刺杀王,魏伶优拼死为嬴稷挡刀,直到魏伶优用死来震撼所有人,可见伶优为了嬴稷这真爱,不惜让生命花朵凋零。
爱情是人类生命的永恒主题之一,而精彩的爱情故事一定是文学作品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典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和秀芹的爱是热烈的,质朴的,当秀芹被日本人抓为人质时,李云龙怒不可遏,毫不掩饰地说:“老婆被鬼子抓走了,咱连个屁都不放,还叫爷吗?”他执意要救自己的爱人秀芹,这是真实的人性,而这样真实的人性在以往的军事题材文学作品中还是较为少见的。
又例如近期李安拍摄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男主角与拉拉队员的爱情故事也很是令人感动,是选择离开部队与情人从此牵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还是选择回到伊拉克,回到那个没有异性,只有战火硝烟、生离死别的世界?这种纠结,很真实,没摆谱,却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亮点。真实的情感,是文学创作中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
后记
艺术家闫肃说,军旅文学风格有四种——铁马清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和边关冷月。《大秦帝国》无疑更高明地运用了“风花雪月”。《大秦帝国》作为独立创作,自己构造了一个东方世界。对军旅文学创作无疑有很大的影响,也会滋养我们军人的精神世界。从事编剧工作的都认为,影视作品,要吸引观众,那么必须拥有三个要素——“不朽思想”、“艺术独创”和”欣赏韵味”。
军旅作家柳建伟曾引用过这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行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都没时间去讲格调论情怀。战场追爱,担惊受怕,那是玻璃心;枪林振衣、弹雨濯身,那是抗日剧;抚今思昔、泪盈于睫,那是瞎矫情;笑谈渴吟、诵读诗篇,那是臭穷酸。果真如此吗?在《大秦帝国》中,个人与家国、厚重与立体、历史与华美、小爱与大爱跃然纸上,见物见心,何其难得。果然,还是吐溢为快。历史有独特的风景。诚然,历史可挖掘,军旅生活也有数不清的好故事等待你我挖掘。当前,文艺与文化充斥着变革的味道,普罗大众的口味摧枯拉朽,群众乐见的常是快餐式文化,这非不朽,而亦流于世俗乃至消亡。但是,真正能够进入人心里去的,还是那些好故事,那些真情实感的故事,那些闪耀着伟大光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