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带走世界哪些呼吸?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冯斌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05-13 15:17

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是的,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俄罗斯一襟云霞披,静静的黎明在诉说,她真的很独特……

俄罗斯5月9日胜利日阅兵。(资料图)

(一)历史与现实的坐标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没有归来,从流血的战场,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他们已变成白鹤飞翔。”

时光推移到300年前,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瑟瑟的白桦林诉说着一个国家军队的故事。1709年,俄国被瑞典军队打败。那时,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虹霓一露,隐约起伏,脉脉可期也。陆军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九年之后,俄罗斯军队再次与瑞典军队交锋。这一次他们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而战斗民族的风华在历史的前方从不会缺席。

从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上,我们更容易得出些许映照和启示。

俄罗斯阅兵的前奏《神圣的战争》霍然响起,其旋律与节奏仿佛是士气奔腾、扶摇而起,柔声与激越、呐喊与嘶鸣,如群山峻岭连绵不绝,直抵天际,直达心底。观众们的心不由收紧,血脉贲张,仿佛心脏也随着那强烈的节奏跳动。

这是胜利日阅兵式的激越一瞥。

然而磅礴不是全部。

在俄罗斯2017年的红场阅兵仪式上,还有广场上所有的音乐都戛然停止的一刻。彼时,全体人员起立低头肃立,为二战先烈默哀致意。

广场上铛铛响起单调的时针走动的声音,那一刻,万籁俱寂,军旗低垂。

历史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更兼着对大国征途大道行思的思考。

从不否认,俄罗斯的步履,挟着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且歌且行的大气,一种灼热断裂的力量。

本次红场阅兵,共有1万多名士兵和诸多军事设备参加阅兵式。当隆隆的铁流驶过阅兵场,当新式装备一展雄姿,无疑,这彰显出的是俄罗斯装备的文化,以及大国应有的威慑力。

强国的回血,注定洋溢着热情的大刀阔斧。俄罗斯整个民族勃郁的豪情氲成了光、阔足了劲,开山劈路的斧钺拭出轮廓的清晰。

阅兵不全在红场,更在心灵。

胜利日是一种信仰。

国家大事,本就蕴涵着强烈的民族意志和丰厚的政治内容。

狂飙中,破风雷。引导强大军事实力航向的交响铿耳可闻,搅动军事风云的大事注定革故鼎新,一道恢弘耀眼的天光射向历史,也顺势抵向现实,渗入土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