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梦想在召唤。历史需要我们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时代呼唤我们展示这个变革的年代,那么,作为记者,我们准备好了吗?
记者:我们知道,您一直在新闻采访第一线。您认为,一位优秀的记者,尤其是一位优秀的军事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贾永:我是从边防前线的阵地上走上新闻之路的。前几年的记者节,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叫做《十个关键词决定记者能走多远》,这十个关键词是:正义、勇敢、亲民、公正、律己、敏锐、求实、创新、超前、博学。
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幻,这十个方面都是决定记者能否走远的关键;而能否秉持这些词汇之所指,也自然成了检验一名记者是否优秀的试金石。
记者历来就是先进技术的最先使用者。如今的传播手段也与今天的战争形态一样,步入了信息时代。未来的军事记者尤其是战地记者,可能更像一个智能化的“未来战士”,自身便是一个新闻发布机构。但可以预料,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发展,不管记者的装备如何更新,战地记者的三项基础性要素必须具有。第一,必须具有无畏的精神。只有拥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才能直面死亡、敢于牺牲,也才能够从危险的战场上获取新闻。远离第一现场的人,永远成不了优秀记者,更成不了优秀的军事记者。第二,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百折不挠;有了强壮的体魄,才能应对艰险。记者是书生,但战地记者不能是文弱的书生。第三,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博大情怀。一个正义的记者,应当热爱和平、心系和平、向往和平。这就意味着,不能因为自己靠近战场,就去肆意渲染战争;不能因为深入了战场,而去赞美杀戮。一个负责任的军事记者,他的笔、他的镜头、他的键盘,永远属于正义与和平。

贾永在内蒙古额尔古纳界河。
记者: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模式层出不穷,您如何看待技术对记者这一职业以及对媒体的影响?
贾永:其实,前面我已经部分地谈到了这个问题。技术改变传媒。当今时代,哪一方的传播手段领先、传播理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哪一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既然新媒体已经成了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那么,惟有在拥抱新媒体的过程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否则,你只有被这个时代所淘汰。这一点,不会因我们的好恶,更不会因我们的意志而转移。所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特别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深牢记,认真落实。
记者:提到和平时期的军事报道,人们很自然地想起典型报道,尤其是典型人物报道。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如何让典型更好地贴近受众,以便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贾永:新闻报道中最难写的是什么?人物!我们的人物报道、包括部队的典型人物报道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教训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太高大上,甚至是高大全,不够接地气。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典型的引领,都需要榜样的力量。问题是,我们不能把典型写的不食人间烟火,事实上也不是这样,只是我们的记者用自己的取舍把典型这样塑造了而已。好像不说大话就不是典型,普通人就成不了榜样一样。
2016年热播的《血战钢锯岭》其实就是美国的“主旋律”影片。它甚至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早年拍摄的红色经典战争电影《上甘岭》《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血战钢锯岭》几乎不加掩饰的主题就是要回到美国精神的源头,力求依靠信仰的力量再次擦亮“美国梦”。然而,这部传播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影片却成了全世界热映的大片。这也说明,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方面,好莱坞的确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我原来也一度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典型报道,其实,他们对于英雄主义的报道不就是一种典型报道吗?比如1982年的美国《读者文摘》新闻名篇《冰河英雄》等。2001年,我到美国访问时,看到电视中播放的一则新闻里讲,由于几户人家眷恋山区的生活,一位邮差30年如一日翻山越岭为他们送邮件。邮差的故事简直就是我们的先进典型王顺友故事的美国版。尽管美国的新闻教程中没有典型报道一词,但这其实就是美国的“典型报道”。它也说明,主流传播在全世界都是被高度重视的。
与优秀的作家、编剧一样,高明的记者并不在自己的新闻作品中“发号施令”,他们常常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化为“潜台词”,他们的报道只是心平气和地向读者提供一个又一个经过选择的、真实的故事。正是在这种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有效地传达出记者的理念。这种“藏而不露”,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境界。
记者:您获得过“范长江新闻奖”,新闻作品也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回顾自己的记者生涯,有哪些作品或者采访经历让您值得骄傲和自豪?
贾永:说真心话,作为军事记者我有过一些有意义的采访经历。比如,我参过战,见证过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也到了中国几乎所有最艰苦的地区,我为我们的军人而自豪,更为我们这支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的人民军队而自豪。但是,就我的新闻作品而言,似乎还没有任何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我一直想写一位军人,就是像古代的卫青、霍去病、周瑜,像淮海战场上的粟裕将军那样的军人,自信而儒雅,面对信息化战争胸有成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说实在的,和平时期的军人,还没有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或者说,我还缺少这方面的发现。个人认为,军人有三重境界,敢战、善战、胜战,最高标准是胜战。有汉一朝,正是卫青、霍去病等一代名将大力推行并躬身实践的军事变革,使原本并不善骑射的中原将士纵横马上。“远飞者当换其新羽”。武帝一朝的崛起,关键原因在于军事上的强大,而军事上的强大,又源自于一批优秀将领引领时代的浩荡变革。
岁月匆匆,转眼间,马上就要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最重要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们的国家沿着由大向强的目标一步步富了起来,并且正在强大起来。有人说,机遇,是隐藏于历史之途的神奇钥匙。固然,机遇是一种稀缺品,但更为稀缺的是发现机遇的眼光与把握机遇的能力。没有机遇值得遗憾,有了机遇而不知道把握则更令人惋惜。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握住了重大历史契机,顺应了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实现了关键一跃。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也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习主席明确指出,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梦想在召唤。时代呼唤我们记录这个伟大变革的年代,那么,作为记者,我们准备好了吗?

贾永在一江山论坛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