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精神书写“战疫”答卷,这个医学中心的做法好!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光辉 徐畅 刘文堂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3-20 14:5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党委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坚持用科学精神统领疫情防控与医疗服务各项工作,齐心攻坚、严防死守、有序推进。截止目前,中心门急诊量10.1万人次,住院收容5300余人次,手术2100台次,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筛查2900人次,确诊并转运7名新冠肺炎病人,实现工作人员零感染、就诊患者零漏诊、治病救人零延误。

中心刘丙瑞政委慰问抗疫一线人员

前瞻预判 科学调度——抢占打赢战疫先机

1月21日,发热门诊的一名患者的CT片显示,肺部有团块状的毛玻璃影,非常符合感染新冠病毒特征。情况危急,医生马上使用试剂盒对患者进行了诊断。

据悉,早在1月中旬,出于职业敏感性,该中心党委紧前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明确提出:宁愿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必须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中心第一时间采购核酸检测试剂盒等耗材,提出扩建发热门诊方案;腾出皮肤科病区作为疑似病人等检结果的隔离病房;腾出房屋43间作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隔离生活区……1月22日,中心检出并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时,做到了从容应对。

中心防控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疫情期间工作

为集中精锐力量,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中心抽组900余名包括技术三级以上专家教授、科室主任等党员骨干,编成应急医疗、防疫消毒、转运救护、远程会诊、专家支援等17支备勤力量,分15个批次随时投入防疫救治一线;为把这些精锐力量发挥好,对各科室医疗救治、抢救、会诊等方面处置流程进行优化,跨科室编组成立涵盖呼吸、重症、心血管、检验、肾脏、放射等多个学科的救治专家组;建立每天两次疑似病例专家会诊机制,确保遇有突发情况或疑难病例专家骨干力量第一时间前出处置,必要时开展多学科会诊,确保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时效性。与此同时,中心注重发挥知名专家特别是全国、全军学术委员会的主委、副主委在各自行业内的指导引领作用,领衔制定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救治的规范、标准、指南及流程,呼吸内科、中华医学消化内镜学分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等牵头撰写多部诊疗指导意见相继公开发表,为疫情期间的规范治疗提供了针对性指南。

为了助力武汉保卫战,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中心还利用5G网络,组织重症医学科宋青、周飞虎、呼吸内科刘又宁、陈良安、解立新、疾病预防控制科刘运喜等多名专家,为全军医院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示教,实施远程会诊,并先后对西藏第三人民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医学指导;中心王成彬、医学心理科姜荣环等多位专家,通过中央媒体讲解如何科学有效应对疫情,普及科学防疫知识,解答疫情防控热点问题,增强公众科学防护意识和必胜信心。

把关守口 严管严控——打造“加强版”疫情防护网

翻开中心编制下发的《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同人员个人防护指导原则》,每一个医护岗位都有一套针对性防护措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表尽览,对比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医院领导说这是一张“加强版”的疫情防护网。

该中心院区开放程度高、人员流动性大、医患近距接触多,每天有万人出入,特别是就诊患者及家属来自全国各地,交通方式多样,接触人群复杂,感染新冠病毒风险高,做好防控工作、实现零感染难度大。为确保绝对安全,中心党委严格落实联勤保障部队和总医院党委关于“六个严禁”“三个不得擅自”部署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实施非急诊挂号预约就诊模式,坚持每日一报,动态管控归队工作人员、新接诊患者、新入院病人、探视家属等人员,加强保安员、保洁员、陪护员、外送员、外卖员“五大员”管理。

接诊发热门诊患者

为解决手工采集效率低、数据汇总繁琐的问题,该中心设计微信小程序采集个人防疫信息,过程用时不到一分钟,实用快捷高效;针对医务人员防护、门诊和住院患者筛查、发热孕产妇排查和分娩处置、疑似病人急诊手术流程等,建立情况处置预案15余项,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确保全员覆盖、不留盲区、不留死角;采取视频教学、发放防疫手册、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开展全员防护培训。同时,还封闭医疗区非必须出入口,并在楼宇入口及各诊区、病区设置体温监测点,引导发热患者按规定流程就诊;临时调整或重新制定住院办理流程、病区探视规定、隔离工作人员管理规定、留观病房管理规定,从源头上杜绝疫情防控风险隐患。

精准施策 高效联动——兜实生命安全底线

“不因疫情不看病,不因疫情不救命”,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心医护人员许下的承诺。

2月12日,一名41岁肠梗阻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来到中心急诊科就医,肺部CT提示双肺散发片状影,专家会诊不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将其收治在急诊科隔离区域。当晚,该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必须紧急实施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中心当机立断,在核酸检测结果还出不来的情况下,按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预先急诊手术流程和防护标准,连夜为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急诊检验窗口人员不畏风险,坚守岗位

“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万众一心、共渡难关。”该中心领导说,“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主责主业不放松,把广大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时刻保质保量提供医疗服务,坚决防止因疫情防控耽误患者救治的情况出现。”在中心党委的带动下,从正月初七开始,该中心正常门诊、夜间门诊、双休日门诊都未间断,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等需近距离接触患者的高风险科室均正常开诊,有效满足了患者就医需求。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他们调整工作流程,采取流行病学排查,统一安置在过渡病房,观察3日无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后,再转入普通病房的方式,保证病人能够及时入院接受治疗。

疫情发生以来,通过严格全程测温消毒、调整床位布局、错峰来院治疗等措施,中心先后成功救治了高热伴急性阑尾炎穿孔患儿、高危产妇、高龄脑出血、心肌梗塞等数十例急危重症患者,为3000余名肿瘤患者进行了放化疗,每天为200余名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未发生一例感染,受到患者及家属称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