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中国战略核打击能力大提升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宋忠平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0-23 14:25

美国加州海岸范登堡空军基地一枚陆基拦截导弹发射升空。美国导弹防御局官网

中国导弹“核常兼备”的转型

既然美国等国家为围堵和遏制中国,大力强化“导弹防御和拦截能力”,那中国为打破对手的层层限制当仁不让就必须要发展“层层突防能力”。

这种突防能力是综合考虑,不是针对某一种导弹型号而言。换句话讲,从技术角度看,需要着力强化技术突防,包括增加弹体和弹头的机动变轨能力突防,增加有效载荷能力并采用分导技术实现多弹头突防,增强弹头隐身设计及增加诱饵装置仿真能力实现突防,提升惯性制导精度和复合制导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精确打击及突防等。

从战法角度看,需要强化战术打击综合能力建设,包括采用战术欺骗和目标佯动行动,提升火力打击多样化及密度和频度,增强目标毁伤效果评估能力。从核战略角度考虑,需要强化“三位一体”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包括利用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各自核力量的优势实施单独或联合攻击,尤其是利用好第二炮兵部队的陆基弹道导弹优势实现有效核反击,同时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需要在攻击型核潜艇的保护下实施对敌对国家在“近距离”范围内待机实施第二轮核攻击任务。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在“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使用上更加重视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的联合火力打击能力建设。

从目前来看,中国无论是陆基的“东风”弹道导弹还是海基的“巨浪”弹道导弹都已经实现了技术上质的突破,除了技术上强化突防能力之外,已经悉数将之前的液体导弹换装成为高能推进剂固体导弹,这就让中国军队“二次核反击”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提升,尤其在信息化军事科技发展的今天,没有速度就意味着失去战场主动权而只能被动挨打。

同样,技术能力大大提升的中国弹道导弹部队已经从之前的圆概率偏差几公里跃进到了百米级,这也就让中国此类精确制导武器系统能在局部军事冲突中发挥常规精确打击的效力,而不再是作壁上观的看客角色。战略核威慑是必要的,但关键时刻也要能发挥常规打击效能,这就是中国导弹“核常兼备”的重要军事转型。

中国还需发展“不对称”战略能力

中国发展此类先进导弹武器十分必要,毕竟中国周边不太平,美国打造的围堵中国的“网”也越来越密不透风,中国只有强化提升导弹突防能力才能实现战略突围能力建设。既然美国倡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渴望将中国各个能力在亚太平衡下去,那么中国就很有必要自我提升综合能力让美国的“空想”最终落空,让美国“倡导”的平衡“失衡”,无法实现打压中国的战略目标。

因此,尽管不少西方国家频繁指责中国不断试验新型导弹武器等,中国必须坦然面对。毕竟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还有较大的差距。就以洲际弹道导弹最核心的指标—可靠性对比,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算是弹道导弹中的极品,技术实现难度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难,俄罗斯正在试验即将服役的“布拉瓦”导弹可靠性还远不到80%,但美国已经服役二十多年的“三叉戟II-D5”型潜射洲际导弹从1989年服役到2013年年底,一共完成了148次试验发射并实现了100%成功,这个记录实属难得,也说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仍须努力。

尽管如此,美军已经多次升级该型号导弹并正研制其下一代新型潜射导弹,这无疑就让中国深刻认识到“不进步将会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希望拉上中国参加“核裁军”并加入《中导条约》,这完全是想通过此举扼杀中国军事能力的企图。

换句话讲,中国现在还“没有资格”与美国和俄罗斯平起平坐加入这些所谓的“裁军协定”;同时,更要不遗余力地打造能力更强的军事技术,提升打赢战争或遏制战争的全面军事能力。这也就需要中国不断试验新型导弹,甚至发展不对称战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反卫星能力”来维护地区乃至全球军事平衡态势。毕竟在这个还不太平的星球上,你没有真实和真正的实力,谈话的筹码也就丧失了,一旦在军事斗争或军力对抗上拿不回来的东西,指望“唇枪舌剑”去要回来多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