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兵器那些事:中国和日本第一代导弹护卫舰对比

来源:原载《现代兵器》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0-28 09:58
“江湖”级护卫舰使用的“海鹰”反舰导弹

在反舰武器方面,“筑后”级的武器可以用“可怜”来形容。该级舰没有装备任何反舰导弹,只有一座MK33型76毫米双管舰炮,反舰能力远弱于中国同时期的“江湖”I级。不过,“筑后”级上的MK33舰炮有GFCS-1舰炮指挥仪和1B型炮瞄雷达控制,射速达50发,分,单论舰炮的作战能力要比“江湖”I强。在反舰武器方面两舰差别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当然是设计思想的不同,这个前面已经论述过。其二,则是冷战时期东西方集团对反舰导弹的认识有很大差距。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因为在航空母舰等领域落后于西方、海军总体实力比西方国家要差,为了挽回这种差距,采用了大力发展反舰导弹的思路,希望用突防能力强、威力大的反舰导弹摧毁西方的海上优势,以不对称的方式和对手抗衡。因此,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主战舰艇上普遍装备了早期以“冥河”为代表的反舰导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把反舰攻击任务交给了航空母舰上的舰载航空兵,对于航空母舰以外的其他作战舰艇,仍旧以火炮作为主要对海攻击武器。在反舰导弹的认识上西方国家 直后知后觉,而且长期认为大威力远程防空导弹也可以当作反舰导弹来用。因此,西方早期的舰载防空导弹,如“黄铜骑士”、“海标枪”、“海蛇”等都有反舰能力。等西方国家真正认识到反舰导弹的价值、开发专门的反舰导弹,已经是70年代末的事情了。

在防空方面,“筑后”级的火力也非常贫弱,只有两座博福斯40毫米单管自动炮。该炮由MK51副炮指挥仪控制,自动化程度比“江湖” 级的61式37毫米高射炮略高,但同样只能用于对付速度比较低的目标,对于反舰导弹等目标仍然无法做到有效拦截。除了两座40毫米炮,MK33型76毫米炮也具备定的防空能力,但同样无法拦截反舰导弹。因此,虽然“筑后”级的防空武器在技术水平上要比“江湖” 级高一些,但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制造“江湖” 级后,中国海军于1982年起陆续装备了3艘改进型“江湖”护卫舰,按照北约习惯称其为“江湖” 级导弹护卫舰。该舰的设计布局与“江湖” 级基本相同,但外观上有一些区别,比如取消舰首的舷墙,烟囱外型也有了些许改变。据某些资料称,“江湖”II型采用了法国制造的皮尔斯蒂克柴油机,航速达到28节。如果属实的话,那么可以说明当时的中国海军仍旧比较重视舰艇航速。在武器装备方面,“江湖”II型也有了一些改进,比如用2座封闭式双管100毫米自动舰炮代替了原来的100毫米单管炮,并且使用一座安装在舰桥顶端后部的343“黄蜂头”火控雷达控制,在对海上目标和对陆地目标射击能力上已经不亚于“筑后”级上的MK33型76毫米炮,在威力和射击密度上则明显超过后者。在防空火力方面,虽然仍旧没有装备防空导弹,但是在舰尾甲板室上方安装了1套341“赖斯兰普”火控雷达,用以控制4座37毫米高炮,对空作战效能也达到了“筑后”级的水平,而且火力密度更大。另外,为了完成中国海军长期重视的近海防空雷达警戒任务,“江湖”I在服役后还装备了一套二坐标对空警戒雷达,能在战时起到海上雷达指挥所的作用。

从各个方面比较下来,上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的导弹护卫舰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线上,“江湖”I/II和“筑后”级虽然设计的侧重点不同,造成了武器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很难说谁胜过谁。按笔者的看法,“江湖”I/II级攻击性更强,能给敌人带来更大的威胁,但是自身生存能力不足,加上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动力等方面显得比较局促;“筑后”级则更多地仰赖国外技术,其基本设计和动力布置更为从容,但除了反潜,对敌方的威胁要远比前者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