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邓小平决策研制歼10战机:今后作战空军要放第一位

来源:中国航空报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1-05 00:07

空军航空兵某师组织歼十跨昼夜飞行。

五、改革调整军工体制,推进军民结合

改革调整军工体制,实行军民结合,是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极有特色、富有远见的思想。他提出军工要找出路,生产能力转向民用,并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指导思想。为了推动军工企业的战略转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军工体制改革问题。1986年6月,航空工业部部长莫文祥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军转民遇到一些问题时,他针对航空工业军转民的问题说:“我国的军工体制还是同苏联的一样。苏联的体制证明是吃了亏的,主要是不能带动民用工业,不能带动整个经济。因此,我国的军工体制要改革,否则也要吃亏。”不久中央就作出决定,将军工各部划归国务院直接领导。

在军转民中,邓小平同志特别关心国产民用飞机发展。1979年1月18日,他强调“三机部要军民并举,既要努力搞军用飞机,也要搞民用飞机。民用飞机可以同别的国家搞合股经营,军用飞机能搞合股经营也可以。我们搞出来以后还可以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较早地对航空工业提出了对外开放问题,要求国家对工业部门下放权力,同时三机部要对所属的外贸公司下放权力,积极开辟国际市场,组织各种飞机出口,并为航空工业的一些飞机出口项目亲自作出批示。1980年10月13日,邓小平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国内航线的飞机,要考虑自己制造。”1982年2月,他又进一步指出:国内航线使用民用飞机,由国内自己制造要作为国策定下来。使用国产飞机,不仅是国策问题,也是一个民族精神问题。许多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就是靠这种民族精神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的指示,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军工搞军民结合,但结合点应在什么位置?这也是长期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目前也存在争论。其实邓小平同志已经给予了我们答案。他强调军工搞民品不能都是一般的,不能没有技术提高。说明这个结合点首先应该是高技术产业,不是一般产业。1986年6月3日邓小平在谈及军转民,针对当时仅搞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洗衣机等时指出:“搞民品不错,但不能限于搞简单商品,要集中搞民品,要统一集中搞民品,不是平行搞。”这说明要站在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度来寻求结合点,要利用航空高科技溢出效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要站在整个国家发展高度来寻求军民结合,这种思想对今后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非常重要。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狠抓航空高科技的溢出效应,大力开展资本运作和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军民融合、以民养军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