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第二炮兵某预备役特种装备维修大队 守护“大国长剑”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蔡瑞金 余文武责任编辑:牛晨斐2015-03-06 07:40

如影随形,守护“大国长剑”

——第二炮兵某预备役特种装备维修大队提升实战化水平纪实

■蔡瑞金 余文武

该预备役特种装备维修大队完成上百次装备保障发射任务。胡令龙摄 
预备役官兵开展岗位练兵训练。程亮明
该预备役特种装备维修大队全程参与60周年国庆阅兵,被阅兵指挥部表彰为“装备保障先进单位”。冯根锁摄 

编者按 合着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军兵种预备役部队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跻身中国军事舞台。十年前,我军新组建了一批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预备役部队,初步形成诸军兵种齐全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结构。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方兴未艾。回望十年前组建的新型预备役部队,他们有了哪些可喜的变化与发展,带给我们哪些有益的思考与启示?本报将连续刊发相关报道。

大漠深山,一声声惊雷震彻天地,“大国长剑”喷射着烈焰突破重重险阻,扑向预定目标……随着第二炮兵实战化进程向战场纵深日益推进,一场场导弹攻防活剧不断在战火硝烟中交替上演。

透过硝烟,一支肩佩预备役军衔的官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穿行在导弹方阵里,如影随形守护着“大国长剑”所向披靡。他们来自全国数十个导弹武器生产厂家,是一支平时不穿军装、上了战场能让导弹百发百中的技术专家队伍。

初春时节,他们再次整装出发——奔袭在茫茫林海雪原,同导弹部队官兵一样接受沙场考验;穿行于座座阵地洞库,精检精修一批批在演兵场上经过“战火”洗礼的导弹战车……

十年磨一剑,弹指一挥间。带领这支国防新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第二炮兵某预备役特种装备维修大队党委“一班人”更加坚信一个制胜之道:“战场没有预备队。只有高擎战斗力标准这个唯一的‘指挥棒’,贴近实战磨砺精兵,这支国防新旅才能冲锋在打赢的第一线。

构建快速动员机制,砥砺快速反应能力——

确保平时应急战时应战

北国大地,冰封雪裹。一场近似实战的预备役装备保障综合演练悄然展开。

接到预先号令,大队按照演练方案迅即行动,数十个武器生产厂家闻令而动,迅速启动平战转换机制,收拢人员,清点器材,组建野战抢修分队。分散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数百名预备役专业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多方向多地域完成了6大装备支前保障模块、19个预定课目、全程序全要素的演练任务。

战略导弹,国之重器。近年来,战略导弹部队着眼“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携“大国长剑”声东击西、走南闯北,一声声“点火”惊天动地。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摧毁,“读秒时代”的作战模式对预备役部队提出了特殊要求。这个预备役大队着眼跨区远程动员实际练协同练编组,紧贴任务需求探索导弹发射装备技术保障新模式。他们每年根据实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成建制组织动员集结演练,使各级指挥员和预备役装备保障人员熟悉预案、熟悉动员指挥程序和协同动作,缩短了平战差距,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高。

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据介绍,该大队近年来参与演练的强度与难度越来越高,预备役官兵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先后上百次出色完成装备保障演练任务。

将操场搬到战场,按实战要求练兵——

联训联演成为常态

盛夏时节,塞外戈壁。倚天长剑出鞘升空,直刺苍穹。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演练激战正酣。来自全国的近百名预备役官兵快速穿梭于各个保障现场。每次装备出现故障,一些肩扛预备役军衔的官兵总能手到病除,导弹战车很快再次投入战斗。大队领导介绍,像这种与现役部队进行的融合式、高强度、实打实的演练,已成为预备役官兵训练的一种常态。

“兵在一起练,仗在一起打。”某演兵场上,从中军帐到保障一线,一批批预备役官兵与现役官兵同时接受战火淬练。某发射梯队机动途中,一台导弹发射车突然“趴窝”,编配在该梯队的某武器生产厂家技术员、预备役上尉军官王炎迅速赶赴现场,从分析故障到拆换维修,仅用10多分钟就使故障车重新归队。某旅装备指挥所内,预备役军官正与指挥员一起完成首次火力打击后的装备快速维护、预设故障排除等多个战斗课目演练。

为预备役官兵设战斗席,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实战考验。硝烟散尽,大家历经一次脱胎换骨之变,纷纷感慨:置身于实战环境中,历练的不仅仅是剑锋和剑法,还有一样就是战斗精神。某企业生产部副部长严世群说:“只有深入一线参与战斗,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硝烟味!”

实战化演训推动了平时训练与战时保障的对接融合,提高了预备役官兵的实战化技术保障能力。大队长赖春材介绍说,此举激发了官兵训练活力,近年来次次顺利通过第二炮兵等级达标考核,岗位训练经验在全军推广。

0.1%的残次品,也会导致战场100%的失败——

着眼实战编配精兵强将

岁末年初是大队领导最忙碌的日子。这不光因为当年任务收官,更要为新年筹划蓝图。而搞好预备役官兵预编预任,则是历年新年度工作蓝图中雷打不动的“一号工程”。

为何对预编预任工作如此重视?作为第二炮兵组建的首支预备役部队,担负保障任务特殊、科技含量很高。赖春材如此作比:编准配强预备役官兵如同春天选苗、秋天选种,苗不壮实、种不饱满,再精耕细作,也不一定能长成大树、结出硕果。预备役官兵肩负着护卫“大国长剑”的重任,即使是0.1%的残次品,也可能导致战场100%的失败。

入口关把严一分,未来战场胜算就会多一分。大队党委班子换了几茬,但有条规矩一直未变:不思打仗的莫进此门,不能打仗的会被淘汰。

盘点10年来的预备役官兵预编预任工作,该大队人才编任范围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50多个装备生产厂家,3个始终未破的100%纪录让人惊喜:满编率100%,专业对口率100%,完成任务优良率100%。时下,编入的预备役人员兵强马壮,工程师超过60%,即使是一名普通的预备役士兵也都是厂家的“技术大拿”。

经受市场与战场双重考验,思想决不能拖后腿——

铸魂励志培育战斗精神

这个大队的预编官兵平时是不穿军装的地方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忙碌在工厂车间,而遂行作战保障任务对他们又提出特殊要求。如此一来,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摆在面前:如何让他们直面市场和战场的选择?

如何铸魂励志,筑牢预备役官兵思想根基?10年间,铸魂工程一直是这支年轻部队的基础工程和生命工程。大队领导道出的经验言简意赅:一是送上门,二是请进来,三是走出去。

送上门,就是将课堂搭到工厂、把“动力源”送到车间。结合预备役官兵实际,量身打造精华版教育课程,分专题选送优质教育课进工厂,使预备役官兵思想政治教育不落空。

请进来,则是利用分片组织预备役官兵集中训练时机,聘请军地院校专家教授授课辅导,组织预备役官兵参观部队建设成果,亲身体验军营生活。

走出去,即是用红色传统和火箭兵精神滋养。利用第二炮兵分布于全国的百余个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积极组织预备役官兵参观革命圣地和战场旧址,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传统的滋养浸润,强化国防意识、军魂意识和战斗精神。

砺剑十年,收获累累。该大队组建以来,先后参加军事演习、实弹发射等装备技术保障任务数十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10余项工作受到总部和第二炮兵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