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长征》看如何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周枚玫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09 05:55

“穿着草鞋”闯出的红色基因新闻路

——《文化长征》引出军事媒体工作的思考

■周枚玫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那么,如何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呢?

让我们透过历史镜头,通过《文化长征》这本书来找答案。

镜头之一:

红军长征途中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坚持创办报刊。1935年1月下旬到6月中下旬,是中央红军政治与新闻宣传最艰苦的时期。这时,从中央苏区出发时携带的各类物资和经费用尽,编印报刊的纸张油墨非常缺乏,新闻电台的配件难以为继,一些红军宣传骨干在战斗中牺牲。但活着的人坚持用草纸废纸印发报刊和宣传品,有时甚至出版“叶报”,在树叶上写上简短字句,递到战友手中传阅。有位老红军回忆,一次,他们部队三天未进一粒米,大家感到很疲惫,就在这时,前方队伍传来两片青翠的叶片,上面写有“毛委员在前面!同志,前进!”等字,战友们看到后,士气陡增。

镜头之二:

借助海外新闻宣传资源,扩大长征国际影响。1936年6月,经过我地下党的安排,美国记者斯诺以《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到达陕北。经过访问,斯诺获得了关于红军和苏区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撰写的新闻稿件通过美国的《亚洲》《新共和》《太平洋事务》《纽约太阳报》、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以及北平的《民主》杂志等报刊传向世界。汇集编成的《西行漫记》一书也向全世界真实、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相关情况,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国际影响,加深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镜头之三:

担当军委“喉舌”,旗帜鲜明地反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长征途中,张国焘曾利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干部必读》报进行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错误行为的宣传,遭到大多数有正义感的红军指战员的抵制。红军总司令朱德随同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在红军政治思想、军事建设和抵制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大是大非问题上,展开针对性宣传。他在艰难环境中,还撰写《青龙场的战斗是天芦山战役中的模范成例》《雪山老林的战斗》《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中战术上应注意之点》《对防空应注意》等一批文章,发表在红军总司令部《红色战场》等报刊上,成为红军指战员军事作战的重要教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