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吹响了30名红瑶女童的“集结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国闯 王伟 蒋耀宁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27 17:21

瑶山深处:鱼水欢歌唱团圆

——探访武警广西总队扶贫助学对象“红瑶女童”见闻

被丛林包围的瑶寨如今家家都有了文化人
 

正元十六,祖国南疆,桂中龙城柳州艳阳高照,山云相挽,溪流欢唱。

元宝山北麓的高寒山区,瑶乡深处,春潮涌动,暖意融融。武警广西总队官兵与30名“武警红瑶女童班”学生、当地群众欢聚一堂。

“十二样的藤呀,依啰喂依啰喂,你说哪一根最长,我说什么都比不上武警亲人的情谊长……”。

这首20多年前由红瑶女童和武警官兵编唱的《武警红瑶女童班班歌》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瑶山中的白云乡中心学校回响,清脆的歌声仿佛讲述着他们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思念吹响“集结号”:30名红瑶女童启程会“亲人”

“这么多年了,班歌唱得还是那么好!”尽管经常联系却不常相聚,许多年未在一起唱过这首歌,但是他们仍记忆犹新。武警广西总队柳州市支队政委何方礼夸赞早已通过知识脱贫的红瑶女童嗓好词牢。

“何叔叔,咱们来合张影吧。”班歌唱罢,这两天从四面八方回到母校的红瑶女童,争相呼唤前来“走亲戚”的武警广西总队官兵合影留念。

“以前路远难走、水电不通、寄信不便,加上考学、工作的变换,不仅与有的叔叔分别后再也没联系上过,就连同学之间也少有联系。”现在在母校任教的代英梅惊喜交集,“这次真是个大团圆!”

白云乡是融水红瑶同胞最多的乡镇。因为贫穷和民族旧习,上学曾成了红瑶族女性一辈子的渴望与梦想。

1988年9月20日,当地妇联、民委、教育局发动社会助学,在此创办全国首个“红瑶女童班”,让沉寂了数千年的深山老林,终于传来了红瑶女童琅琅的读书声音。

1992年,“春蕾计划”把“红瑶女童班”纳入首批救助对象。但由于经费不足和红瑶族世代“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观念,“红瑶女童班”的开办举步维艰。当时,武警广西总队获悉后,捐赠10万元用于援建“红瑶女童班”和全校教学条件改善,并倡议广大官兵积极参与扶贫助学。在武警融水县中队服役的何方礼自己拿出津贴、工资,长期资助她们的同时,广泛发动身边与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并一有空就请假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水滴石穿,真情融冰,部队和何方礼持之以恒的援助既保障了“红瑶女童班”的正常开办,又改变了红瑶族的守旧观念。从此,该班被命名为“武警红瑶女童班”,红瑶族“女不读书”的历史彻底改写。

1999年,红瑶女童艰苦求学的情况和该总队官兵长期资助她们的事迹,经各大媒体陆续报道后,许多社会团体与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极大地改善了“红瑶女童班”的条件。

如今,在部队及何方礼20多年的坚守与付出、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的接力下,“武警红瑶女童班”已成功开办了10届,共有458名少数民族女童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昔日闭塞落后的大瑶山里先后走出了第一位女老师、女军人、女医生、女党员、女干部、女企业家……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回报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想她们呀!”2月11日,武警广西总队官兵决定第二天到当年帮助的一村一户、一校一班再去看看。

“啊呀,叔叔们来了!我一定到!一定到!”当晚,第一、二届的“红瑶女童”得知此消息,个个激动地表示要来团聚。

“我晚上就坐动力从北海回柳州”、“我明天一早就从柳州市出发”……一个向瑶山集结的行动悄然展开。

当了干部以后,何方礼有空就会来到瑶乡进村到户看孩子、出致富的点子。
多年来,资助贫困孩子成了武警广西总队自觉形成的传统。图为当年何方礼带官兵利用周末到山里与孩子们做游戏、帮助辅导功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