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吹响了30名红瑶女童的“集结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国闯 王伟 蒋耀宁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27 17:21

嬗变上演“故事会”:官兵行程200多公里不觉累

凤桂鲜正在为孩子们上课

12日8时,武警广西总队8名官兵在政治部主任陈振宇带领下,揣着急切的心情踏上了通往白云乡的“探亲路”。

疾风嫌车慢,青山望穿眼。车窗外,两边起伏连绵的一座座山犹如出门迎接的亲人,不时垫脚向车的方向望来。斗转星移,山水不改,看着熟悉的风景,往日的一幕幕艰辛浮现在官兵眼前。

“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从柳州市到白云乡200多公里路,开车四个多小时就到了。以前基本靠走,仅从融水去就要翻山越岭得大半天时间。”何方礼回忆,20世纪90年代,通往山里的路还都是土路,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

每一次进山,总会带上四件套:一把砍柴刀用来开路、一双凉鞋用来过河、一把雨伞防止下雨、一个挎包来装电筒、药品与干粮。那时候,都是拄着拐杖走泥路、趟河水、穿林子走的。遇到个路过的农用机动车辆,能被捎上一段就幸福得不行……

“现在,她们过得怎么样?”忆前进路上历经的挫折,聊如今红瑶女童的发展。何方礼一个一个又向官兵介绍起她们的现状。

第一届“武警红瑶女童班”的凤秀娟,后来到总队当了兵转了士官,也是他们当地红瑶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军人。五年里取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等荣誉,还荣立了三等功。2004年底,退伍后被安排在白云乡计生站工作。现在,她凭着自学的卫生知识和在部队掌握的护理常识,一有空就到山里给群众看病治病,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白云乡红瑶族妇女的患病率明显下降。瑶族的群众亲切地叫她“凤医生”。

还有凤桂鲜,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主动要求返回母校担任“武警红瑶女童班”班主任,成为全县历史上第一个红瑶女教师。在那里,她一干就是13年,而且每一届女童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已有10多人上大学。2013年9月,凤桂鲜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调入了融水县民族小学。之后,因为教学特别优秀,分别被区、市表彰为“三八红旗手”。2014年12月,她还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春蕾之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34人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广西老师。

与凤桂鲜同样以教学来反哺瑶乡的,韦君玉也是其中一个。2012年,她从广西教育学院毕业后,被首府南宁一所学校聘用。2013年,因为想起自己的读书经历,始终放不下山里那些孩子,毅然地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来到了位于大瑶山深处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中学当起了语文老师。2015年10月,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人民网联合主办的“百名春蕾之星”揭晓发布会上,她被表彰为全国“百名春蕾之星”,并作为10位代表之一真挚讲述了自己得到武警广西总队、春蕾计划资助的生动故事。

白云乡白难村的陈英花,相对其他同学来说比较有经济头脑,是个女强人。毕业后,多次尝试创业,积累了不少生意经。现在是历届红瑶女童班学生中生意做得最成功的、也是最有钱的一个。

走一路说一路,关于红瑶女童的话题说不完,前前后后的故事道不尽。官兵们聊得高兴、听得认真,被红瑶女童身上透出坚忍不拔的意志、进取向上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武警柳州市支队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王伟说:“这就叫‘知识改变命运’。”

越聊越兴奋,越走越精神。一条条山路一道道弯、一个个村寨一座座山。尽管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难免疲惫,但在讲故事与听故事中,大家却丝毫感觉不到坐车的久、身上的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