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苏煜尧责任编辑:王俊
2017-05-09 15:43

“老地雷”留在国际雷场的强军故事

——《走向世界——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和平担当》引出的战略话题

■ 苏煜尧

故事主人公小档案:陆军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副团长、高级工程师陈代荣,作为首屈一指的国际扫雷专家,曾参加过中越边境大扫雷和我国赴国外的3次援外教学扫雷,培训外军学员150名,示范排雷2100多枚,探索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和手段,取得20多项技术成果,研发6项新装备,编写了世界第一部人道主义扫雷教材,并创多项世界扫雷奇迹。他曾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在国内外扫雷战线上已成为引人瞩目的扫雷明星。他是目前我军参加援外扫雷次数最多、示范排雷数量最多、培训外军学员最多的专家。

陈代荣,人称“老地雷”——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越边境大扫雷,到进入新世纪的3次援外教学扫雷;从“小旗子•探雷针•TNT”的传统作业手段,到科技扫雷;从第一本《国际人道主义扫雷手册(教材)》的诞生,到创扫雷速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多项世界扫雷奇迹……中国在世界人道主义扫雷事业上迈出的步伐中,凝聚着这个“老地雷”的特殊奉献,留下了一串串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老地雷”百余次排除重大险情,差两公分就踏上地雷……

2005年10月26日,陈代荣在指导泰国学员实地扫雷时,在诱爆弹坑里发现一枚“诡计装置”,一名学员排除时引发了另一枚延期引信,陈代荣眼疾手快,夺过这枚“哧哧”冒白烟的引信甩出几十米远,化解了一次险情。长期与地雷打交道的陈代荣清楚,延期引信只有3秒左右的“延期”,一旦在手中爆炸,至少是一只手掌的代价……

这就是陈代荣30年来随时都有可能要面对的险情!

这就是中国工兵为消除世界雷患必须具有的献身准备!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有68个国家埋有近1亿枚地雷及其他爆炸物,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伤亡。上世纪90年代初,陈代荣参加中越边境大扫雷时,在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一个边境山寨,曾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全寨因受地雷之害,83个人只剩下81条腿!

“地雷作为常规防御性武器,在阻挡入侵者脚步的同时,也造成误伤百姓的问题,影响了雷区战后重建家园的工作。消除世界雷患,是全人类的呼声,也是中国军人的神圣职责。”面对一个个地雷受害者,陈代荣暗暗立下誓言: “作为一名爱好和平的中国工兵,在履行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中,应时刻做好为消除雷患而献身的准备。”

陈代荣从1987年入长沙工程兵学院学地爆专业至今,就一直和地雷打交道,与死神较量。尤其是在中越边境大扫雷和3次援外教学扫雷的1000余个作业日中,死神几乎每天都会向他逼近。

2002年9月3日,我扫雷专家组刚入住厄立特里亚扫雷培训基地,陈代荣就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发现了3枚防步兵地雷和1枚迫击炮引信,其中一枚地雷距他驻足的地方不到两公分!在场的厄方官员吓出一身冷汗。同年10月6日,厄方学员发现了一枚雷体倾斜、拉火栓已经生锈,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绊发雷,陈代荣果断命令他们撤离, 自己上前卧倒将其排除。

还有更惊险的。2003年10月14日,陈代荣第二次赴厄立特里亚组织示范教学扫雷时,他带学员用半个多小时,在不到两平方米的地方,搜排出3枚防步兵地雷、1枚迫击炮引信和100多发子弹及1枚木柄已腐烂的手榴弹。期间,分解因长时间被泥水浸泡而生锈的两枚地雷引信时,差点发生意外不说,那枚木柄腐烂的手榴弹,突然顺着40多度的斜坡“咕碌碌”往下滚,拉火环还拖在外面。下方有几名学员在作业,再往下摆放着刚排除的十几枚地雷和其他爆炸物。如果再往下滚,要么拉火环可能卡在石块或绊在树枝上爆炸,要么就会滚在堆放地雷的地方引发更大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陈代荣不顾一切连滚带爬向手榴弹追去,终于在离堆放地雷约4米远处抓住手榴弹……

陈代荣在雷场上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连他也说不清,仅士官张正军看到的就达10余次。团领导和战友算过一笔帐:他先后百余次排除重大险情,排除的2100多枚地雷,大多是危险性大的“险情雷”“诡计雷”。

“老地雷”探索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和手段,创多项世界扫雷奇迹……

2006年2月28日至3月1日,联合国维和部工作组到陈代荣所在的工兵团,考察即将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使命的工兵营时惊喜的发现,该营扫雷连不仅排雷方法和手段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所带的装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带队的比什努·鲁得拉·夏尔马上校得知,这些科技成果大多是陈代荣多年的心血结晶时,欣喜感慨:“有陈中校这么棒的扫雷专家,你们一定能出色完成扫雷任务!”

早在1993年参加中越边境大扫雷时,任副指导员的陈代荣就听有人议论装备的“小旗子•探雷针•TNT”等器材“和电影《地雷战》的装备差不多”。更让他痛心的是,西方媒体竟然对我国“将用两年时间完成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一次大扫雷”的承诺,传出唏嘘声:“‘二战’以来全世界遗留地雷1.2亿枚,扫雷至少需要100年!”“中国人改革10多年,还没有改掉说大话的习惯。”当时,他就痛下决心要让科技成为扫雷中最有力的“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为了提高扫雷速度,他在已掌握的爆破技术基础上,想出了“纵向爆破”的方法:打通竹竿关节,将炸药灌进竹筒,纵向伸进雷区引爆。这样一来,大大节省了炸药消耗量,而且十分安全可靠。美中不足的是,用人工灌注炸药的方法十分耗时,影响了作业进度。为攻破难关,他利用扫雷间隙,一次次做试验。有两次,爆破时飞起的破片就从他耳边划过。还有一次,一块炸起的石块向他飞来,幸亏他隐蔽在一棵大树杆背后,才没被击中。

有人说陈代荣犯傻,上雷场本来就很危险,下了雷场还要把性命别在裤腰带上,不知图个啥?

对此,陈代荣目光坚定:“作为一名军人,要履行好使命,就必须为科技强军不遗余力。只有铸好利剑,才能在未来战场上稳操胜券。”

经过反复琢磨和上百次的试验,他和时任扫雷指挥部副指挥长的李智伦等人,在科研单位的帮助下,研制出了“扫雷爆破筒”,并很快被列装全军。这种爆破筒可以直接携带,又能随意连接,生产费用低,扫雷速度快,爆破效果好。

首次革新取得成功后,更坚定了陈代荣探索科技扫雷之路的信心:尽管困难、危险很多,但只要锲而不舍,敢于冒险,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陈代荣在排雷中发现,“扫雷爆破筒”解决了爆破的问题,但由于没有人工搜排工具,扫雷速度缓慢。他从《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钉耙得到启示,花20元钱买了相关材料,开始琢磨现已在全军推广的“多功能扫雷耙”。期间,一连两个月,为解决耙的位置、根数等技术问题,他着了魔似的在假雷场上试验,到真雷场上刨。一次,他在高温下连续“刨”了3个多小时,累得昏倒在地。还有一次,耙齿勾在手雷绊线上,险些发生意外。最终,定型的“多功能扫雷耙”,具有割除雷场草枝、钩雷、清理雷场等多种功能,被国家兵器工业部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我军扫雷器材上的一个空白。

2002年到厄立特里亚进行教学扫雷后,陈代荣又结合扫雷作业的特点,先后研制革新出“球型扫雷锚”、“扫雷撬”、“扫雷钩”等6项器材。

陈代荣大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专家和战友的帮助下,先后总结出“纵火毁雷法”“单兵排雷六法”等26种科学方法和扫雷手段,提高了扫雷效能。在泰国示范教学时,为排除一枚“诡计雷”,对方主张用挖掘机先在地雷周围挖一个一人多深的土坑,需要两三天,而陈代荣现场采用他的“中国式”的人工排雷法,半小时就解决了问题。泰国地雷行动中心的官员连连向他伸大拇指:“陈中校厉害!”

“老地雷”编写出世界第一部人道主义扫雷教材,所教的150名外军学员成为本国扫雷教学骨干……

2005年11月29日,在援泰教学扫雷培训结业典礼上,泰国最高司令部参谋长长叻拉上将紧握陈代荣的手说:“番托(中校)陈,你把我们30个学员都培训合格,了不起!泰国人民感谢你!”

泰国受训的学员平均年龄38岁,最大的53岁,培训前泰方就担心不能全部结业,有的学员培训中因畏难想放弃学习。但没想到,最后经过双方从理论到实地排雷的严格考核,人人拿到结业证,90%的还取得优良成绩。

“你是怎样培训他们的?”不止一名泰方官员这样问陈代荣。“番托陈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法!”学员们如是说。

陈代荣的教学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如,为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他认真分析当地雷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植被特征,针对外军学员的体形和不同雷场、不同地雷的情况,利用英语、当地语加“肢体语”,帮助学员准确掌握排雷方法。一名叫给里番的学员排雷总比别人慢,便心灰意冷,打算放弃学习,陈代荣在帮助他增强信心的同时,用这套方法耐心细致地一遍遍讲解示范,这名学员最终取得了优秀成绩。

“教合格一名学员,就等于展示了一份中国军人爱好和平的诚意!”正是基于此认识,援外教学扫雷中,陈代荣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再难教的学员也要让他合格!他先后总结出了“室内理论教学,室外仿真雷场教学,实地雷场示范、指导教学”等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但是,按这套教学方法教学,陈代荣常常要吃比学员更多的苦,冒比学员更多的险。

厄立特里亚的气温通常在40度左右,19公斤重的防护服穿上不到5分钟就大汗淋漓,有的学员便不想穿防护服。陈代荣每天第一个在队列前按要求穿好防护服,学员便不再违反规定,并称赞说:“陈专家是真正的中国军人!”由于缺水,有时一个月也不能洗澡,在这种情况下,患有烂裆病的陈代荣痛得走路都十分困难,但他仍坚持上雷场,从没落下一个作业日。

每一次上雷场,陈代荣总是走在最前面;每次作业前,第一枚雷总是由他来排;每次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都由他第一个进行现场处理。学员们在雷场上听到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看我的”、“让我来”。一次,一名厄方学员在实地排雷时不敢进雷场。陈代荣对他说:“你踏着我的脚印走,踩到地雷第一个的是我,第一个被炸的也是我!”这样一连几次后,这名学员终于敢大胆进雷场了。去年10月25日,一个名叫万山的泰国学员,在雷场发现第一枚地雷想自己排,陈代荣知道后,很快赶到雷场,将这枚学员不熟悉的地雷排除,避免了险情的发生,这名学员也从中学会了排雷方法。

有人劝他没必要这样处处较真,而陈代荣却态度坚定:“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在履行使命上就要处处展示中国军人爱好和平的美德!”

早在2002年赴厄立特里亚前,陈代荣就根据援外教学扫雷可能面临的情况,结合多年在国内培训扫雷骨干的经验,用8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4万多字的教材。从厄回国后,他又根据教学中遇到的情况,第六次进行修改完善,精简了1万多字,增加了配图50余幅,形成3.2万字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外扫雷手册(教材)》。这部教材现成为我军援外扫雷的基本教材,2004年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地雷研讨会上交流后,来自22个国家的专家认为:这是世界第一部系统的人道主义扫雷教材,为未来战争中的扫雷破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从事扫雷工作以来,陈代荣共培训学员600余人,其中150名外军学员全部能够独立完成扫雷作业,成为本国的扫雷教学骨干;在为我军培养的450余名学员中,有20余人成为扫雷专家,近百人立功,20多人考上军校。

“老地雷”陈代荣在国际雷场留下了一串串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引出了一个战略话题:中国军队为什么要走向世界?中国军队走向世界面临哪些战略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随着人民军队由大向强跨越发展,中国军队走向世界成为必然选择,也成为社会舆论场关注的焦点。

由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出版的《走向世界——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和平担当》,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围绕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和平担当,通过客观讲中国军队军人故事,全面、系统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并重点对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三大战略”进行了权威解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