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当兵是大喜事,左邻右舍敲锣打鼓欢送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罗正然 胡兴田 柳亚东责任编辑:王俊
2017-09-06 00:21

崇军尚武,争当参军报国好儿郎

“帐下共推擒虎将,江南只数义乌兵。”连战连捷、名扬天下的戚家军成军于义乌。跨过时空,这种崇军尚武的基因依旧在今天义乌人的血脉里传承。

在义乌,戚家军的故事是小孩的启蒙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必修课,是成年人安身立世的方向指南。在义乌,青年从军报国是秉承祖训,父母送子参军是深明大义。今天的义乌,青年参军成为新风尚,也因此形成一种新民俗,谁家有人当兵是大喜事,新兵入伍时,从村里到市里,都要敲锣打鼓沿街欢送。

崇军尚武代代传承,从这里走出去的义乌兵在强军战位上也书写出别样风采。2016年底退役的义乌籍士官王用兵,先后30多次成功完成各类演习保障任务,在全军性专业比武中夺得3金1铜;为救落水群众而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骆超强,计算机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方粮等等,他们都是义乌家喻户晓的官兵代表。

近5年,在外服役义乌籍官兵2人荣立一等功,9人荣立二等功,68人荣立三等功;义乌籍战士入党比例高达67%。一张张闪烁着荣耀的喜报,一枚枚象征着荣誉的奖牌,成为义乌籍官兵从军报国的最好见证。

送子参军,储备经济社会发展英才

义乌人生意做得好,义乌的家长算盘珠子拨得当当响。他们更明白,送子参军尽义务,部队这所大学校会给子女丰厚馈赠。

先后担纲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研发,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9项,义乌籍女军官贾英莉从一名女兵丫头成长为科研专家的蝶变,在义乌传为美谈,也成为家长送子参军的希望寄托。

在江东街道,“兵妈妈”蔡女士拿出孩子入伍前后的照片对比说:送孩子到部队打个滚,不仅“三观”变了,就是颜值和气质都变了。不少家长都谈到,送子参军值当,孩子留在部队可建功立业,退役回乡可以有所作为。

消防战士吴志坚退役后,应聘到学校当体育老师,他发挥部队所学,编写了《擒拿格斗》《防卫技能训练》等多部专业书籍,被国家公安部、劳动人事部和教育部三部委联合采用推广,如今当上了一所小学的副校长,去年还被评为浙江省“最美教育人”。

退役士兵王恒入伍前,父母投资给其开了一家渔具店,生意很一般。退伍后,他结合部队所学,重新打理渔具店,短短几年时间,昔时的渔具店发展壮大为年出口总值近千万元的渔具出口外贸公司。

在义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义乌籍军人的出色表现,让义乌各界形成普遍的共识:部队是所大学校,把一批批青年送到部队,就好比送他们进名校深造,必将长久地收获推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英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