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之2018年度记录:这一年,融合之花盛开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东哲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12-28 23:20

从小渔竿“参军”到高端人才专题培训

行业探索瞄准前沿 落地效应相继显现

军民融合的金融支持如何确保高质量?我国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和前景怎样?军民融合为什么不能见“物”不见“人”?

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直面军民融合的行业探索,给人带来诸多思考。

金融支持、通航产业、心理大数据,伴随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越来越多的领域为军地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一个又一个处女地在开垦,一处又一处“无人区”在消灭。关于行业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专版相关报道坚持两个原则:成绩一定要说准说好,切实给更多行业以启示借鉴;问题一定不回避,真正让更多行业少走弯路。

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以勃发之势立于风口,抢占先机,军地双方同时给予高度关注。经验在哪里?短板是什么?专版没有满足于眼前“所见”,而是努力呈现新闻背后的“所思”,把握事物的“本源”和“本质”。

这也就不难理解,民企人士陈亮《小渔竿“参军”背后的大思考》一文,11月17日一经推出便引发众多讨论: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进程中,新兴领域基础材料的关键技术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怎样尽早策划下一代碳纤维的研制?如何改变“型号有需求,纤维才研制”的思路,实现国产碳纤维跨越发展?

诸如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军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等军民融合的传统领域,同样大有可为,同样有许多鲜活经验值得总结。12月1日,来自清华大学军民融合高端人才专题培训班的报告《撸起袖子,还要知道劲儿往哪使》推出后,多方给予好评。一位教育专家赞叹,军民融合人才专题培训,能够做到培训主体由“知识传播者”向“知识生产者”转变,培训方式由“承袭式”向“创新式”转变,培训内容由“补缺型”向“挖潜型”转变,一是不容易,二是真高端。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军工产业更多进入了大众视野。军工作为一个大产业,海陆空天都包括,传统行业新兴领域均涉及,每家企业所处的细分领域、细分行业不尽相同,怎样在行业探索勇立潮头、当好标杆?

2019,《军民融合》专版将进一步聚焦问题,发出时代之问,传播强军之声。

从“快递小哥”进军港到“保障联合体”亮相演兵场

军队创新可圈可点 实战标准持续强化

《军港,快递小哥咋进来》,《“战场”保障,快递“跳伞”》,《无人超市亮相军营》……所有这些“没想到”经《军民融合》专版“画说融合”专栏推出后,引来军营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

伴随“现代后勤就是军民融合后勤”理念在我们这支军队深入人心,军队有关部门和基层部队的创新实践持续提速,可圈可点。

您看!无人机缘何“飞”出新高度?军民融合的触角怎样延伸?64个经济动员中心因何而诞生?应急保障的国家级探索实践又是如何启动的?令人倍感振奋的是,这些创新实践都来自军方!看过《军民融合》专版相关报道,您就会知道,它们分别是中部战区陆军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团、山东省潍坊军分区、河南省军区和陆军勤务学院。

这更是一个令人倍感温暖的例子。8月27日,在海拔4800米的边防某团詹娘舍哨所,一条新建索道正式运行。修建索道前,哨所物资运输全靠人背肩扛,战士们许多精力耗在了“愁吃穿”;索道修好后,战士们的肩膀解放了,更多地扛起强边固边兴边的主业担当。其中变化不言而喻:军民融合改变中国,军民融合改变军营。

翻阅2018年《军民融合》专版不难发现,报道部队创新实践的期数和篇幅十分惹眼。一位基层带兵人反映,许多工作通讯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紧紧扭住打仗这个基点,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动摇。

2018年12月18日,部队有关部门正式对外公布,3人因在参加军队采购中违规失信,被终身禁入“军队采购”领域。更多守法诚信企业和民企人士连连惊呼:早该如此!

这也充分说明一个道理:不论手中武器装备还是军队保障社会化,凡是聚焦战斗力,科技含量高、创新度强的优质产品,广大官兵翘首以盼;谁胆敢浑水摸鱼,妄图提供虚假材料、产品以次充好,借以牟取不正当利益,军方当然也会果断叫停!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也是军民融合的动力。创新无止境。2019年,《军民融合》专版将紧跟我军创新步伐,用生动案例反映军事理论现代化、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崭新风貌。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