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感受到的力量”——
多种手段铺展抗疫画卷
疫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育的方式。
特殊时期,以往教育的“面对面”变成了今天的“键对键”和“屏对屏”。“数说抗疫”“图说抗疫”“话说抗疫”……一张张生动直观的图片、一个个精心编辑的短视频呈现出国家动员开始后,筑起的一道强大抗疫防线: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0多个市州及县级市,300多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务人员奋战疫区的场景,给人以视觉冲击、心灵震撼。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人武部政委李光辉告诉记者:“这堂教育课用新媒体手段解读厚重深刻的道理,看得人热泪盈眶,听得人信心倍增!”
“党的坚强领导在抗疫中的关键作用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抗疫中体现在哪里?”“国动人在抗疫中应有什么样的担当?”这些看似宏大的话题,在此次教育中讨论得有声有色。观点大家列、方式大家选、道理大家悟,教育大课堂转化成精神加油站。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讲好抗疫英雄故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湖北省军区把钟南山、李兰娟以及军队援鄂医疗队等一系列战“疫”故事搬上讲台,安排火神山医院医务人员、运力支援队队员与官兵开展“疫”线对话、进行战“疫”交流,激发大家同心抗疫的信心,增添抗疫必胜的决心。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国防动员系统大力宣传抗疫一线的“逆行者”、救援者、坚守者、志愿者,大力宣传生命最后一刻仍向抗疫一线捐款的“抗癌司令”唐光友、抗疫路上英勇牺牲的民兵连指导员宋青山、抗疫一线军地“粮草官”毛洪山、敢立“军令状”的“武常委”傅志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事迹,产生了热烈社会反响。
河南省军区发布“红色招募令”,征集红色见证物,为筹建中的河南革命军事馆新增《中原战“疫”英雄墙》板块。重庆军地联合开展“战‘疫’英雄,最美的你”专题宣传活动,在该市3300余个LED大屏滚动播出一线英雄故事。湖南省军区联合省教育厅开展《在战“疫”中成长——致敬英雄》国防教育专题课,在该省青少年中宣传抗疫英雄故事,线上视频月点击量突破1.4亿次。辽宁省军区锦州第三干休所文职干事胡城鸣编写《战“疫”英模谱》,成为不少单位开展教育的鲜活教材……
与时代发展同步,才能与官兵思想合拍。在部队政治教育一线的一些“老政工”道出真知灼见。
今天我们开展抗疫教育,应会讲故事。满怀激情地讲好党领导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抗疫的故事,理直气壮地讲好惊天动地的“中国速度”、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优势巨大的“中国制度”、气势磅礴的“中国精神”。
今天我们开展抗疫教育,应充分发挥主题教育对各项教育的统领作用,加强对教育内容的整合统筹,把军营、社会、家庭衔接起来,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结合起来,深化传统课堂、延伸军地课堂、拓宽红色课堂、用好新兴课堂,焕发教育活力效力。
今天我们开展抗疫教育,应运用好新的形式和手段。今天的受众喜欢什么方式、钟爱哪些平台,我们的教育就要“对号入座”,做到什么方法管用就切实用好什么方法。积极适应5G、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技术,跟上形势、创新模式,使学习教育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开展得有味道、有温度、有力量。
感受“迸发出的担当”——
教育磁场释放战“疫”力量
一张指挥地图的变迁,让人感慨万千。
在武汉警备区抗疫战斗首长决心图上,过去一直配置在后方地域的战地医院和民兵分队,如今都前出配置到抗疫一线。
抗疫战场检验教育成效。截至目前,此次抗疫全国已动用民兵800余万人次,出动民兵数量最多的一天达45万人。一份份要求奔赴一线的“请战书”,一张张誓死不退的“军令状”,一个个饱含责任担当的“红手印”,汇聚成抗疫战场的动人风景。
87岁离休干部吕忠顺创作的诗歌《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一名战士创作的歌曲《又见彩虹》等抗疫文艺作品,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见证中国力量、感受中国气魄。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显著优势。国动系统政治工作部门的领导在思忖:今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汲取抗疫中展现的民族力量,大力弘扬在抗疫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更加充实和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生动诠释这样一个真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医务人员英勇逆行,我们要在岗位上坚守践行。”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中原大地到西部边陲,数以千计的教育课堂凝聚起强大的“教育磁场”。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风雨而挺拔屹立,坚如磐石;饱尝艰辛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衰,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一次锤炼,进一步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是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是1998年抗洪精神、2003年抗击“非典”精神和2008年抗震救灾精神的延续,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了新的内涵。
深刻总结、提炼、宣传好抗疫战斗中凝聚的伟大精神,将这一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继续前行的新动力,融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融入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为全民族的进步和全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养料。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中华民族正在谱写一曲自强不息的时代壮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