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老兵,绝不仅仅是个帮扶救济的现实问题,而是事关富国强军的长远课题。
只有尊崇那些曾经为国牺牲奉献的人,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去为国牺牲奉献。
只要我们对老兵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老兵们就会始终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永不掉队。
尊崇曾经为国扛枪的人,以慰籍正在为国扛枪的人,也召唤着更多的人为国扛枪。
今日尊崇关爱老兵,就是布局未来疆场。
只有将尊崇化为行动,暖兵心、铸忠魂,才能把“若有战、召必回”的口号变成现实。
只要军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合优势,携手实干,就能迸发出强大能量,开创退役军人工作崭新局面。
让忠诚永不褪色
——宁夏军地合力做退役军人工作经验启示录
■郑威波

曾经披上征衣,而今解甲扶犁,化作万千星辉,洒向祖国大地!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军营时,执干戈以卫社稷,用青春年华书写了历史性的记忆;回归社会,守忠魂以报党恩,用军人本色踏出奋斗者的足迹。“老兵!”——这一声平实而又亲切的呼唤,饱含着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广大退役军人深深的敬重与爱戴。
几十年来,党领导的退役军人工作始终紧跟革命、建设、改革步伐稳步推进。但随着形势变化,一些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阻碍退役军人工作发展的瓶颈。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大潮浩浩荡荡,深度撞击着中国社会每个领域。伴随强国兴军的时代号角,党中央战略运筹,习主席亲自擘画,退役军人工作的崭新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伟大的号召、亲切的关怀,凝聚起强国兴军的磅礴力量。
统帅号令,激荡新风。在宁夏这片流淌红色血液、厚植双拥传统的土地上,军地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听令景从,锐意担当,探索形成了以“一条主线、五个目标、七个理念、十个方面做法”为支撑的军地合力做退役军人工作的“宁夏经验”,趟出了一条富老兵与强民兵融合互促的路子。两年多来,宁夏军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军区助力、社会参与”的总体格局,深入开展军烈属、退役军人帮扶工作,坚持把传递关怀、培塑尊崇、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发挥作用贯穿全程,累计走访慰问十余万退役军人,传递了党的关怀温暖;联合出台56项普惠性政策,优抚优待举措惠及每名老兵;结对帮扶近万户老兵家庭,让他们优先脱贫致富;疏导化解上千个矛盾问题,使老兵真正成为正能量群体;挖掘宣扬一大批老兵典型,创新拓展了国防教育;聚焦练兵备战转化成果,建立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民兵队伍,把“若有战、召必回”的口号变成了现实,在抗击疫情中经受了实战检验。通过倾注真情解难帮困,把习主席的关怀送入万千“光荣之家”,在塞上大地奏响了“从军报国得尊崇,解甲归田受尊重”的时代新曲,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效益,为党和国家全面深化退役军人工作改革、破解退役军人工作难题提供了“宁夏经验”,贡献了“宁夏智慧”。2019年11月11日、12日,经批准,“宁夏军地合力做退役军人工作经验推广交流会”在银川召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宁夏经验”正是顺应时代发展,在实践沃土上辛勤耕耘孕育出的一株新苗,它正迎风吐绿,焕发勃勃生机。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透析“宁夏经验”的本质和内涵,带给我们许多深刻启示。

经验启示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宁夏经验”的逻辑起点是不忘初心、铭记奉献,端正对老兵的根本态度。
对待老兵问题关乎民心、军魂。老兵曾经为我党打江山保江山,铭记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对激励社会尊崇军人,形成全民崇尚荣誉、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价值导向极具战略价值。宁夏军地各级注重在“和平红利从何而来”“家国安宁靠谁守卫”的深度思考中叩问初心,创新开展军烈属、退役军人帮扶工作,坚信小省区也能有大作为、闯路子也是当先锋,干成了就是为国家作贡献。军地各级真正把老兵当财富看、高看一眼,当亲人待、厚待三分。走访老兵,见面先敬礼,叫声老班长,耐心听倾诉,热情拉家常,入户查实情,有难跟进帮,于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体现对老兵的尊重、敬重,传递党的关怀。一项项暖心举措惠及千家万户,拉近了情感距离,赢得了广大退役军人的信赖。当心与心贴近了,走到哪里都不会觉得远!老兵们把党委政府同志当“贴心人”,把部队官兵当“娘家人”,自觉向组织靠拢,与官兵交心,从而为军地合力做退役军人工作打开了一条心灵通道。
实践启示我们:忘记初心,何谈未来?如何对待老兵,绝不仅仅是个帮扶救济的现实问题,而是事关富国强军的长远课题。老兵重情更重义,他们都是党多年培养的“战士”,是军营大熔炉锻造的“好钢”,只要我们真正把老兵当“有功之臣”看待,当“宝贵财富”对待,当“生力军”使用,真心爱老兵、真挚敬老兵、真诚对老兵,老兵就永远是党的好战士,他们的忠诚就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