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感觉唱的是别人,现在感觉唱的是自己
唱了十几年连歌,四级军士长王亚东感觉怎么唱都唱不腻,反而越唱越有味道。
前不久回家休假时,王亚东听见4岁的女儿居然会哼唱这首歌。他自己从没教过女儿唱这首歌,是妻子时不时哼上几句,女儿便像模像样地学上了。
于是,王亚东临时起意开了一场“家庭演唱会”。他手上拿了一根筷子挥舞着节拍,女儿在一旁拍着手,咯咯咯地笑着。
歌声笑声在空气中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画面,把王亚东的心填得满满当当。
近年来,各种文艺晚会中,《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有了很多的唱法演法。但不变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历史,总是把最枯燥的节奏交给军人去演绎。但可爱的边防官兵,总能把这种日子唱出快乐来。苦中作乐的浪漫,是这首红歌给人最直接的感受。
列兵孙殿淇觉得,阿拉马力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下连第一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四面八方除了山还是山。”
一开始,他很不适应这里的空旷寂静。
连队大草坡执勤点轮换人员时,排长杨伟笑着对孙殿淇说:“我带你上大草坡看鱼。”
“鱼?山上还有鱼?”孙殿淇对排长的说法充满了怀疑。
车一圈圈地爬坡向上,颠簸不平的山路让孙殿淇感觉早饭即将从喉咙突破而出。这时,排长喊了一句:“看右边山坡,一条跳跃的鱼!”
果然是鱼!山坡上雨水冲刷形成的沟壑,竟然是一条鲤鱼摆尾的形状!
看着那面山坡上栩栩如生的“大鱼”,孙殿淇脑海中浮现出他最爱的电影——《大鱼海棠》。那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诗人说,林深处见鹿。诗人们肯定不会知道,深山中还能见鱼呢。”
来到阿拉马力的每一名新兵,最先看到的就是连队门口山坡上用石头摆成的8个大字——“乐守边关、书写军魂”。
下士吕以伟真正理解“乐守边关”的含义是在巡逻路上。
第一次巡逻执勤是一个夜晚,雪没过膝盖,一路上磕磕绊绊,吕以伟和同伴们的体力早已透支,汗凝结成了冰,挂在脸上,扎得生疼。
这时,班长说:“坚持住!累了咱们吼两嗓子!”然后他带头唱起了连歌。昂扬的节奏,给他冻僵的身体注入温暖。这是吕以伟第一次感受到连歌的力量。
当大声唱到那一句“雪山顶上也要发芽”时,吕以伟感到连队先辈们的身影离他不再遥远。
“以前感觉唱的是别人,现在感觉唱的是自己。”吕以伟说,自己已经走进了这首歌里。
冰雪融化,荣誉室迎来了又一批新兵。老兵按下留声机按钮,在歌声中把过去艰苦奋斗的连史娓娓道来。
一名新兵探头望向留声机上转动的黑胶片,不敢相信地问:“这真是那个时候的黑胶片吗?居然还能用!”老兵笑着轻轻按住新兵蠢蠢欲动的手:“小心点,这可是六十年代的老物件了。不过,历久弥新呢。”
说着,老兵忽然若有所思:是的,有些东西,历久弥新呢……

连队官兵进行潜伏训练。霍俊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