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走进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追寻那段红色记忆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宋海峰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3-24 20:03:4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来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

走进呈木船形状、象征“驶向胜利之船”的纪念馆主馆区,动人的一幕吸引了我——在“伟大的胜利”浮雕墙前,一群中学生正饱含深情地诵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驻足在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前委”铜像面前,脑海中不禁回顾起那段历史。1949年2月11日,为了加强渡江作战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在渡江作战中“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

当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依然幻想依靠长江天险阻挡人民军队的进军。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最后的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渡江战役的嘹亮号角。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一面面征帆穿越枪林弹雨,一支支船桨击破激流漩涡。

国民党军队曾叫嚣,长江天险不可逾越,共产党能渡过来?除非他们是天兵天将!但长江天堑纵然艰险,也挡不住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一件件斑驳的实物,记载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恢宏历史。

4月20日晚和21日,挟胜而来、气吞万里如虎的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先后解放了杭州、南昌、上海,汉口、武昌、汉阳。6月2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崇明岛,标志着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渡江战役击碎了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美梦,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面对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长江天险,人民解放军缘何能在没有空军和海军掩护,没有现代化渡江工具的情况下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遐想之际,纪念馆现场传来讲解员的声音:“我百万雄师能以锐不可当之势渡过长江,是和伟大的渡江精神分不开的……”听完讲解,我陷入思索:“正是渡江将士们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把飞渡天堑的困难踩在脚下,才谱写了一曲埋葬蒋家王朝的凯歌。”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段段以红色精神为标记的奋斗征程,使人民军队在一次又一次的顽强奋斗中书写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奇迹。

新华社战地摄影记者邹健东曾拍摄一张“誓师照”,记录了当年人民解放军20军59师2营的渡江突击连战士,手举“先锋旗”,面对滚滚长江宣誓“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时刻。凝望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我为渡江将士们意志高昂、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感叹不已,更为战士们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震撼。

在纪念馆墙前,驻足端详镌刻在墙上的张兴儒烈士的遗言,我的眼眶湿了。张兴儒是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35军104师312团2营副营长。在渡江作战中,他不幸中弹。牺牲前,张兴儒把带血的公文包交给战友并嘱托,“我死了,你们抬也要把我抬到南京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便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伫立在渡江胜利广场上的“渡江第一船”——“京电号”小火轮,见证了渡江战役前人民群众为战士们筹集粮秣、准备渡船、疏河开坝的情景。渡江战役打响后,多少人家父子、母女同支前,三代同撑一条船,划起数千只木帆船,冒着敌人的炮火,送军渡大江!

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有位穿行于国民党军工事之间,口喊“香烟、洋火、桂花糖”的侦察英雄马三姐,其原型是安徽省无为县马家坝马西村的马毛姐。说起她的传奇故事,讲解员满怀深情,当时才14岁的马毛姐是全村第一个报名参加渡江突击队的。

整整7天时间,马毛姐冒着枪林弹雨运送战士、物资装备,其间不幸中弹,鲜血直流,但她忍着剧痛简单包扎后又继续划船……渡江战役结束后,马毛姐被评为渡江特等英雄、一等功臣和支前模范。一位参观者听后感言: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必然的。

渡江胜利纪念碑庄严巍峨,扬子江粼粼波光依旧。回望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英雄烈士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新时代向高处攀登、向远方前行,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永放光芒的渡江精神融入时代、融入血脉,去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图片由作者提供。宋海峰 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