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人民炮兵的摇篮”:抗战烽火中诞生的延安炮兵学校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范晓峰 张 苗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5-11-27 02:58:52

“人民炮兵的摇篮”

——抗战烽火中诞生的延安炮兵学校

■范晓峰  张  苗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桃宝峪村的延安炮兵学校旧址。资料照片

延安炮兵学校,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高度关注和支持下,在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944年12月初正式创建。延安炮兵学校在艰苦岁月中创建,是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把炮兵建设作为战略反攻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指示要求,也是当时战争形势的迫切需要。

延安炮兵学校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它的创建是我军炮兵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赢得解放战争胜利和以后的炮兵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培训的第一期1000余名学员,被分配到5个炮兵团担任各级骨干,这些炮兵干部和技术骨干,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延安炮兵学校被誉为“人民炮兵的摇篮”。

使命召唤,战火催生

1943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展开猛烈的战略反攻,给予德军沉重打击;在太平洋战场,美军逐步逼近日本本土,日军在各个战场上都陷入困境。而此时,中国抗日战争也迎来关键转折点,即将从艰苦的相持阶段迈向战略反攻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炮兵力量成为人民军队亟待完成的重要战略任务。

八路军炮兵力量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抗战前期,八路军主要以游击战为主,武器装备简陋,炮兵力量极其薄弱。随着战争形势发展,尤其是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前夕,中央军委敏锐地意识到,要实现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顺利攻占大城市和夺取交通要道,强大的炮兵力量必不可少。当时八路军在与敌、伪、顽战斗时,面对碉堡及工事,常因缺乏炮兵火力,付出很大代价。为改变这一局面,培养专业的炮兵干部成为当务之急。

193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宣告成立,成为人民炮兵发展的重要基石。1944年,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员贺龙与曾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的郭化若,深入探讨加强炮兵建设事宜。郭化若极具前瞻性地建议将炮兵团扩建成炮兵学校,这一建议得到贺龙的赞同。同年11月,中央军委正式决定,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组建炮兵学校,并任命郭化若为校长,校址定在南泥湾的桃宝峪村。自此,延安炮兵学校的筹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艰苦创业,铸魂育人

延安炮兵学校的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办学干部稀缺,郭化若等人采用兼职的方式加以解决;教员匮乏,就由各级干部兼任,秉持“能者为师”理念;教材短缺,便广泛收集苏联红军、国民党军队以及日军的教材,精心提炼适用内容,同时组织炮兵团干部集体编写;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大家就齐心协力挖窑洞、搭草棚建成教室,利用零碎木料制作小板凳,并修筑道路和操场。在郭化若带领下,全体人员齐心协力,日夜奋战。至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赶印了多种教材,修整了炮队镜、方向盘、炮鞍装具等教学器材,挖窑洞79孔,烧木炭3.5万斤,砍柴6万斤,筹集粮食500石,准备了床、油、盐及各类教具器材等训练用品。尽管教学条件艰苦,但全体师生凭借顽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

延安炮兵学校的教学工作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为解决训练中人员多、器材少的矛盾,郭化若主持制定了“人闲炮不闲”的训练方法,将课目、人员、器材、时间合理分配,定期轮换,大大提高训练效率。演习射击时没有通信器材,学员就用人传口令;方向盘、炮队镜等器材短缺,大家就用木头或硬纸板制作代用品进行练习;上课没有粉笔,就用白土代替。训练骡马时,因马匹数量有限,便在操场上搭建与马匹高度相似的木头架子,学员先利用“木马”训练备鞍、卸鞍等内容,待掌握要领后再换真马训练。教员们不辞辛劳,为缺课或基础较差的学员针对性补课,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经常组织会操以检查训练效果,极大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学员的思想政治和作风纪律教育,领导经常给学员作时事报告,讲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还编印校刊《炮光》供学员学习。

辗转东北,成绩斐然

1945年8月,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炮校师生经过短期突击整训,于9月中旬离开桃宝峪,开赴东北。辗转办学中,炮校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和优良传统,克服诸多不利因素,源源不断地培养炮兵干部充实加强部队。这些学员成为我军炮兵部队的骨干力量,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到实战中,极大提升了我军炮兵的作战能力,在多场战役战斗中贡献突出,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除直接输送炮兵人才外,延安炮兵学校还为我军炮兵部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它是人民军队炮兵训练进入正规化炮兵院校培训新阶段的标志。其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培养的人才,为后续炮兵学校的建立和炮兵部队的扩充提供宝贵经验和人才储备。迁往东北后,炮兵学校历经多次改名,不断发展壮大,始终持续为炮兵建设输送力量。

延安炮兵学校作为抗战烽火中诞生的炮兵摇篮,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炮兵人才,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所孕育的炮兵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炮兵人不断奋进。在新时代,虽然延安炮兵学校的名称已成为历史,但它的光辉传统和精神依然在人民军队中传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