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为何先后四次前往江西九江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何仁美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1-25 15:20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活动家和宣传家,是党早期的优秀领导者之一,28岁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进步青年。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4次来到九江,在九江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17年8月21日,就读中华大学的恽代英与同学梁绍文、杨行健自汉口启程,参加武昌基督教青年会在庐山举办的夏令营活动。8月22日,恽代英一行抵浔阳上庐山。此次庐山之行,恽代英是带着观察青年会组织方法的目的而参加的。受这次活动的影响和启发,在参加活动期间,他就决定回武昌后仿照青年会的组织形式成立一个社团,以联络同道、培养成进步青年。同年10月,恽代英、梁绍文、黄负生等人发起成立“互助社”。互助社是恽代英将革命抱负付诸革命行动的第一步,由此开始,恽代英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7月4日至13日,恽代英偕魏以新、林育南、汤济川等,再次参加武昌基督教青年会在庐山举办的夏令营。恽代英事前与青年会联系,组织“互助社”同仁参加。此次恽代英到浔阳,最大的收获是与同仁商讨了改进“互助社”的方法,使“互助社”在新学年里“又有许多新努力的地方”。

1919年7月底,恽代英带父亲和四弟恽子强第三次来到浔阳。恽代英此次游览庐山有半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经汤济川介绍,与九江第三中学学生王子平、严运生等建立了密切联系。恽代英在九江书店购买了10本《亡国奴之日记》,赠予九江第三中学的同学共勉,并作文两篇,为九江第三中学周刊用。期间,还两次到九江第三中学作讲演,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号召进步青年组织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恽代英的引导下,九江进步青年成立了“九江人社”,吸收大批青年学生为社员,成立“新文化书报贩卖处”,销售进步书籍和刊物,积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把九江学生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恽代英第四次来九江是在1927年7月23日至29日。此时,正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时。23日下午,恽代英与黄琪翔、高语罕、廖乾吾同抵九江,负责军内党的指挥。因军事形势变化,敌情紧急,恽代英一到九江,便联系邓中夏、谭平山,并电告在庐山的李立三立即下山来九江。24日,恽代英、李立三、谭平山和邓中夏4人,在九江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南昌起义的政治纲领和行动计划。会上还决定以国民党中央委员联名名义发表宣言,由恽代英起草《中央委员宣言》。27日,根据中央的决定,中共前敌委员会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

7月27日,正当起义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张国焘赶到九江,企图阻止起义。会上大家都反对张国焘的意见。恽代英愤怒地说: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还有什么可讨论的,谁要阻止南昌暴动,我是誓死反对的!29日,汪精卫、张发奎等人在庐山开会,决定严令贺龙、叶挺将开抵南昌的部队撤回九江,在第二方面军中实行“清共”,并通缉恽代英、高语罕、廖乾吾等人。傍晚,与会的叶剑英下山,把会议情况告诉高语罕、廖乾吾,建议恽代英等火速离开九江。当晚,恽代英、黄日葵、林伯渠等人从九江沙河站上车,于30日清晨到达南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