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一个春节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贾永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0-02-04 01:48

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度过的那个春节,是公元1935年2月4日,农历乙亥年(猪年)春节。在本该万家团圆的日子,辞旧迎新的烟火却并不能冲淡浓烈的战场硝烟。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遵义会议之后的红军依旧是危机重重,必须尽快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年关将近,土城血战。

猪年的春节渐渐临近,长征队伍却笼罩着低沉的气息。这是遵义会议结束之际。红军的前方,是沿长江设防的川军;身后,是追击而来的中央军,双方力量之比为3万:40万。

血战,8.6万人的长征大军损兵5万之余。中国革命的航船进入最为狭窄的航道。党和红军在痛定思痛中,又一次选择了毛泽东。临危受命,立于船头,摆在刚刚过了41岁生日的毛岁生日的毛泽东面前的是如何带领这条风雨飘摇的航船,冲出险象环生的漫漫航道。

一路征战,伤兵满营,隆冬时节,缺衣少弹。此刻,东去湘西与贺龙肖克的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早被敌人识破,而地贫人稀的黔北又难以建立根据地。更为严峻的是,蒋介石已经电令他的各路大军务必围歼红军于乌江西北地区。北渡长江进而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似乎成了中央红军绝地重生的唯一选择。

危机四伏,留给红军的机会越来越少。1935年1月20日,中革军委从遵义转至桐梓县城,随即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地域定在宜宾、泸州之间。毛泽东的设想是,趁着年关临近,川军江防麻痹、国民党追击军尚在途中之际,避其锋芒,悄然过江,摆脱围追堵截。

在土城方向,红三军团等后续部队则遇到了川军郭勋祺部的尾随追击。自从红军进入黔北,刘湘就让他的川军出境迎战,“抱必死决心,奋勇阻截”——川北的红四方面军已经难以应付,“四川王”刘湘显然不让中央红军再入川搅局。

土城至赤水尽是峡谷,毛泽东决定以红三军团3个师,占领土城东北5公里的607.5至杨柳庄一线南面高地,红五军团2个师占领青杠坡至一碗水一线北面高地,干部团在土城以东两公里处的白马山作预备队,以绝对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对尾追之敌打一场“歼灭战”。

28日拂晓,战斗在蒙蒙细雨中打响。战至黄昏,双方仍呈胶着之势。红军发现,川军不是情报中所说的两个团,而是两个旅,另有两个旅的增援部队还在源源而至。并且,原本以为像黔军一样一击即溃的川军战力丝毫不亚于中央军,轻重武器装备甚至优于中央军。“歼灭战”成了“拉锯战”,人均仅有20发子弹的红军陷入危机。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亲临一线指挥。

雁阵惊寒。眼看短时间取胜无望,中央政治局连夜命令停止与敌人纠缠,暂时放弃北渡长江计划,避实就虚,西进川南。29日拂晓,红军从土城浑溪口、蔡家沱、元厚等渡口迅速渡过赤水河。“四渡赤水”的序幕就此揭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