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动漫>>正文

看图识破间谍伎俩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0-21 09:24

慎之又慎,确保信息安全

在2010年7月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黑帽子会场上,有黑客“导演”了一出好戏,不需要插卡和输密码,就把ATM机变成了老虎机,不断往外狂吐钞票,很快就在地上堆成一座小山。这正是目前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信息危机的生动写照,受其影响的人不仅是企业、团体和国家,还包括我们这些最普通的手机和电脑用户,每一个都难以置身事外。

几年前,许多国家的政要亮相,手里拿的都是i Phone。换作现在,要是哪个政要再拿着苹果手机,那他一定会被当作冤大头。因为谁都知道,信息安全是其他安全的基础,没有了它,其他的都是空谈。这不是一个人、某个厂商能做到的,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各层面人士的共同努力。对每个人来说,在使用手机和电脑时必须慎之又慎。

分析人士指出,从互联网本身看,联网的任何计算机、手机都不安全。对用电脑上网面临的泄密隐患和窃密危险,人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加以防范,目前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可以说是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对于手机使用,认识远未到位。

首先,手机通信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这使收发双方交换的敏感信息被第三者感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在涉及国家秘密的特殊部门,手机这个隐蔽“窃听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隐患。其次,使用手机上网,与电脑上网一样面临风险。那么,手机不通信不上网时就安全吗?非也。在待机状态下,手机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电磁频谱,很容易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目标,并能对目标进行定位,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即使关闭手机,利用现代高科技,持有特殊仪器的人,仍可遥控打开手机的话筒,继续窃听话筒有效范围内的任何谈话。也就是说,使用者只要将手机放在身边,就毫无保密可言。所以说,手机携带和使用均要万分小心,不说、不看、不存涉密信息。

就个体而言,要保护我们的隐私和信息安全,也须使用有道,不要在手机里储存敏感个人信息;做到尽量不要使用来源不明的Wi Fi,尤其是免费又不需密码的Wi Fi;在日常使用时最好关闭Wi Fi自动连接功能,否则手机在进入有Wi Fi网络的区域就会自动扫描并连接上不设密码的Wi Fi,大大增加用户误连钓鱼Wi Fi的几率。此外,使用手机登录金融服务类网站时,优先考虑使用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的专用应用程序,安全性要比开放的手机浏览器高。而针对最容易泄露用户信息的浏览器软件,用户除了要在官方网站进行下载和安装之外,还要养成定时更新升级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