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军事物联网智能“大管家”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握文 吴建飞 葛林楠责任编辑:刘航
2015-12-24 03:30

专家小传:刘培国,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主要从事射频识别、电磁防护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缩短补给时间

节省后勤费用

射频识别技术可用于装备和器材物资自主可控、透明可视管理,如特定物品查寻系统、途中物资可视化管理系统、单兵电子病历卡、军械军备物资出入库管理等,已得到军事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据美国国防部估算,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后,每年可节约1亿美元的后勤运行费用,并能将价值10亿美元的库存物资在内部调剂使用,从而大大节省采购费、运输费和维修费。

2003年,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后勤保障系统,大大缩短了补给时间,提高了作战效率。相比第一次海湾战争,海运量、空运量及物资储备量减少80%以上,为美国国防部节省了几十亿美元的开支。美军还将射频识别标签缝入士兵衣服袖口,用于跟踪受伤士兵的位置,提高了对伤病士兵的救援效率。

助力军事变革

发展方兴未艾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将射频识别作为实现准确数据信息采集的技术基础,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联合全资产可视化”管理系统。德国、日本等国都将射频识别技术看作军事互联互通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纷纷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面对军事领域的竞争,我国也加大了军事射频技术的研究与标准制定,2013年正式启动基于自主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设备研制项目,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国内优势力量研制出电子标签、固定式读写器、手持式读写器等设备,形成了完整的军用射频识别系统标准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自主可控的射频识别系统,将大大加快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满足装备管理业务系统和指挥一体化作战平台的信息需求,实现对装备器材物资的实时追踪和指挥控制,推动军事物联网向保障精确化、管理智能化、实时可视化、决策科学化迈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