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军“作战云”该怎么理解?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程明明责任编辑:王俊
2017-03-21 08:23

●核心理念——

实现多种平台跨域联合作战

面对这些新的“威胁和挑战”,2013年1月,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司令迈克尔·奥斯蒂奇首次提出“作战云”概念方案。2014年,大卫·德普图拉在其基础上,对“作战云”概念方案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类似于云计算的方式,‘作战云’是一种各军种的空中力量采用分散的空中作战形式,在不断进化的数据链、抗干扰通信系统和新的瞄准工具等支持下,实现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领域信息共享能力的跃升,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隐身飞机、精确打击武器、先进指挥与控制系统以及有人与无人系统结合的优势,创造出规模化、模块化的灵活作战能力,并以此确保敌人对单一作战单元的攻击不会瘫痪美军的作战行动。”

同年,美国《航空周刊》发布了“作战云”构想图,描述了由在轨太空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空中预警机、F-15/16战斗机,海上航空战斗群,与深入对方综合防空系统区的F-22/35隐身战机、RQ-180无人侦察机、新型远程轰炸机(LRS-B)等多维作战单元,共同构建的“空中优势云”发展远景,更加清晰地展现了美军“作战云”概念全貌。

从以上美军对于“作战云”概念的阐释和描述,我们可以粗略探析美军“作战云”的特征和其应对“威胁和挑战”的基本思路:

战场信息跨域融合。“作战云”依托“不断进化的数据链、抗干扰通信系统”等先进的战场信息网络,和“新的瞄准工具”等新型战场传感系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将广泛分布于太空、临近空间、空中、地面、海上和水下各域作战平台的战场情报信息一体融合,并实时无缝地在各域作战平台按需分发。“作战云”所形成的这种“信息共享能力”,既保证了美军对战场的按需高度透明,同时也避免了具备“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对其天基信息系统、大型海上作战平台、联合指挥控制中心等关键信息节点“破一点、瘫一片”的局面。美军设想,在“作战云”体系中,任何一个和多个战场节点的缺失,都不会决定性地影响其战场统一态势信息的共享和分发。

群组力量分布作战。与传统作战各军兵种空中力量按平台属性分类编配、按行政手段组合的方式不同,“作战云”通过“不断进化的数据链、抗干扰通信系统”,将各军兵种的空中力量以“分散的空中作战形式”,根据实时任务需求,在线优化配置组合,形成“模块化”的群组力量。各群组力量在高度一体跨域融合的信息支撑下,通过“作战云”体系的高效调度和管控,分布实施作战。这种群组力量分布作战的模式,既继承了“网络中心战”获取信息的优势,又进一步发展了从信息向火力分配、目标毁伤转化的优势,大幅缩减了作战的“侦-控-打-评”周期链,全面提升了美军信息化装备的作战效能。

跨代平台协同增效。通过“作战云”的战场信息跨域融合能力,三代四代作战平台能够获得潜入敌纵深的五代隐身作战平台、无人作战平台的目标指示信息,实现对纵深战场的有效打击;五代隐身作战平台也能够获得三代四代作战平台的远程火力支援,弥补自身载弹量不足的劣势。“作战云”的这种跨代平台协同增效,被认为是美军应对“力量与财务困局”的重要手段。2014年9月,即将离任的迈克尔·奥斯蒂奇在美国空军协会年会上明确表示,美国空军没有足够的预算来组建一支全五代机队,要履行好空军的职能,最优先的任务是实现“四代与五代”的信息融合、协同作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