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
李绍先:2014年中东形势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一战后形成的现有地区政治秩序趋于崩溃,中东政治版图越来越碎片化,许多国家的边界失控。地区旧秩序正在解体,新秩序如何建立、何时建立尚属未定之天。二是阿拉伯国家政治转型危机频现。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只能控制西部狭窄的城市地域。埃及虽“恢复秩序”,但社会严重对立。利比亚深陷内战,也门趋于分裂,只有突尼斯“革命”硕果仅存,仍在艰难挣扎。三是伊朗核问题进入既难达成协议又难破裂散伙的“新常态”,预计未来将处于久谈不决的局面。
奥巴马上任近6年来,中东和反恐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一路下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伊斯兰国”现象是美国“再平衡”政策负面效应的滞后显现。2014年6月“伊斯兰国”组织异军突起,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甚至本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8月19日和9月初,在“伊斯兰国”组织先后两次斩首美国人质后,奥巴马发表演讲宣布打击该组织。美国全球反恐战略6年来首次出现向中东回摆的迹象。
侯赛因·伊斯梅尔: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在2014年中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埃及、突尼斯等国在经历了长期动荡后,逐步趋于稳定。但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的动荡以及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等,让外界依旧对中东局势持忧虑态度。中东地区持续动荡数年来,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已出现明显下降。可以确定的是,中东地区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仍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一些中东国家局势趋稳,美国将会更加重视恢复自身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感。
费年科:中东地处连接东西方的位置,又是世界最重要石油产地,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将长期占据核心地位。最近几年来可以观察到美国和以色列盟友关系的弱化。另外,英国积极对叙政府施压等行为显示出英国有重返中东的趋势。
迈克尔·赖恩:美国基于地缘政治考虑仍将与中东保持密切接触,但同时美国在全球战略上向亚洲偏移也是不争事实。如今,中美两国经济相互深度依赖,如何公平、和平地共同应对地缘政治挑战,似乎比任何时候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