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强调,要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网络时代,信息化作战愈演愈烈,逻辑炸弹、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网络作战武器已快速进入实战应用,“制网络权”成为“制信息权”的核心。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继云计算后,大数据时代向我们走来,人的素养,尤其是官兵的信息素养在未来信息作战对抗中至关重要。毋庸置疑,争夺网络就是争夺信息命脉,就是争夺博弈决胜权。强军目标召唤信息化人才,只有让官兵具备超强信息素养、网络羽翼更丰满、信息翅膀更雄健,才能为科技强军兴军提供智力支持,占领并捍卫网络这一信息化作战的制高点,在“第六维战场”的迷雾中游刃有余、决战决胜。
升华信息思维明慧心,开化“网络智脑”。信息化作战是智慧的较量,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实践证明,战场上的攻防对抗、成败较量,某种程度上是思维博弈的再现。网络时代,谁拥有“科技最强大脑”,谁就能在网络空间的角逐中占据优势;谁手擎“信息思维利剑”,谁就能在作战中称雄称霸。在网络这个深不可测、变幻莫测的“第六维战场”,即便是微弱轻响的键盘敲击,也能迸发出令对手措手不及、溃败不堪的巨大能量。网络信息化时代,更需要睿智头脑、缜密思维与强硬肌肉的完美结合,“神兵神将”的概念已被颠覆,“精兵强将”不再是体能硬汉们的专利,“智能兵”、“全能兵”等具有复合素质的“通才”才是“兵王”“将圣”。
信息化作战首先是思维里的战争,取决于思维力的强弱,需要的是“网络智脑”。如今,网络已成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为战斗力充实新内涵,谋求新增长,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和活力引擎。思维模式若不从传统模式向信息模式转换,不顺势完成“换脑”、“强脑”、“优脑”,信息知识储能再强大再厚实,都难以形成网络聚能,难以助力战斗力跃升。只有转变思维模式,用网络智慧扩充官兵大脑“内存”,增强对信息敏锐的感知力、甄别力和消化力,用超快、超强、超前的信息思维理念思战谋战、论战研战、磨战砺战,才能在“无网不在”的信息化作战中占据主导、赢得主动。
延伸知识疆域炼慧眼,拓展“网络眼界”。信息化人才是第一战斗力资源,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本“诸元”。小视野看不见大全景,窄眼界看不到宽视域。大数据时代,官兵面对的不再是“弓弩对战”,而是高层次“信息对垒”,必须要有开阔的网络眼界、开通“网络神眼”,让官兵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信息化人才,才能看得更深远,视野更广阔,决战制胜的“砝码”更大。信息素养培育不是简易的扩容知识内存、累积信息词条、叠加信息增量等物理变化而是内化于心、外强于能的“化学反应”,是思维力、信息力和网络实战能力的快速提升,必须走出“体强而智不强,形聚而能不聚”的怪圈。这要求官兵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厚实的信息知识、精通的信息技能,即对信息知识结构优化升级。
知识影响智慧潜能,眼界决定上升空间。网络信息时代,一支军队的一个持久的优势,是比对手更善于学习,是比对手更富有智慧。应在“创建学习型军营、培育知识型军人”的强军要求下,根据官兵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将信息知识尤其是网络知识普及纳入官兵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借助“互联网有限进军营”发展契机构建多渠多路、共享共建、联教联育机制,依托军事院校、科研机构信息素养培育“主渠道”,聚焦官兵信息知识需求,搭造网络学习成长平台,拓展信息知识传授渠道,压缩教育时空界限,开拓官兵眼界、丰富阅历、增长见识,重点突出核心素质和前沿技术培养,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内涵的阐释教育,实现扫盲式、科普型学习向系统式、专业化学习转变,通过“知识魔法”让官兵具备较高层次的信息知识,拿到纵横网络作战的“通行证”和决胜信息对抗的“撒手锏”。
练强信息技能提慧能,锤炼“网络辣手”。信息素养培育,光有“头脑风暴”不行,单靠“智慧升级”也不行,必须炼就实战“绝杀技”。近年来,随着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军队信息化人才培育问题凸显。现实情况是,有的单位也花大成本培养信息化人才,费大力气培育官兵信息素养,但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理念短视、培养体系欠佳,仅仅停留在网站维护、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熟识网络攻防对战的人才却不多;有的官兵对信息化装备玩得转,却局限于做“操作手”当不了“攻坚手”,遇到软件升级就亮瞎眼、慌神卡壳,甚至对实战化应用软件不懂不熟不通,成了信息化“软肋”。尤其是当下,网络攻击手段隐蔽多元、变幻多端,网络斗争中神速“秒杀”、快速“闪击”更加普遍。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作战更强调“兵贵神速”,若没有对应的“网络辣手”,面对信息作战、网络斗争,官兵只能傻瞪眼、狂跺脚、打乱仗。
移动互联网时代,诸如“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这样的论断并非危言耸听。网络也有边疆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让予,神圣不可侵犯。守护网络安全已经成为“能打仗、打胜仗”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斗争风起云涌、暗流涌动背景下,对官兵信息素养的要求更高更强,仅靠少量的技术尖子,仅仅停留在网页操作、指端滑动、软件应用等表层还远远不够,不可能也不会制胜,必须用好网络攻防实兵对抗演练这一“催化剂”,下大力练强信息技能,让信息素养培育产生“化学反应”,锻造适应时代要求、堪当强军使命的信息化人才“矩阵”。
(本文原载于2月18日《人民武警报》4版,作者系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政治部干事、军旅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