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自5月5日起,在“继续做好贯彻全军政工会精神的‘下篇文章’”专栏里,别出心裁地推出了“落实《纲要》解剖‘麻雀’”系列报道。在文章中,官兵请假外出吃了“闭门羹”,食谱制订遇到了“尴尬事”,发挥特长却直呼“伤不起”,先进中队仍不免频“冒泡”……围绕《纲要》落实情况,作者将当前基层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某些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甚至见怪不怪的现象,进行生动再现,深入剖析。品读之后,深感文章抓问题一针见血,谈启示洞若观火。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麻雀”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和领导方法,提倡我们在工作中深入实际,由表及里,在个例当中寻求共性。相信文章列举的其人其事,确实能够引发基层官兵的强烈共鸣,而机关如何加强指导,搞好帮建,基层如何严格落实,注重实效,就是回应官兵共鸣的最直接举措。在此当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和注意。
合理疏堵,科学引导。开篇文章《“土规定”缘何“野火烧不尽”》令笔者感触颇深,在基层蹲点工作过程中,笔者也曾遇到过连队干部轮休名额与在本单位政工网上稿数量多少挂钩的情况。烧不尽的缘由必是烧不到根,去根除病的关键在于疏堵结合。一些看似立竿见影,让部分管理者“引以为豪”的制度规定,实际上正是管理方法匮乏的直接体现。疏堵结合,“堵”在建章立制,从严从实,“疏”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部队工作节奏快,头绪多,环环相扣,《纲要》和条令就是确保工作落实、杜绝隐患问题的根本依据,而在具体工作开展时,无论机关还是基层,也应以最终实效出发,充分沟通协调,制定出真正可行、便于操作的管理办法、评比制度和奖惩措施。
重视“显绩”,莫忘“潜绩”。《小小笔记本 为何烦恼多》这组文章中,“造本”和“补本”两则故事直观地折射出当前部分官兵仍旧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在唯结果论思想的诱导下,工作怎么样,数据来说话,那些投入少、产出快,甚至短时间内拆东墙补西墙的“高效率”方法,让不少官兵相互模仿,不客气的讲,这类追求“显绩”的行为,颇有唯利是图、自欺欺人之意。“显绩”固然美好,可从单位长远发展来看,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聚沙成塔,甚至不见声响的“潜绩”才更加重要和珍贵。盲目攀比导致作风更加漂浮,急于出成绩,盲目赶进度,只会让工作成为“夹生饭”,长此以往更会滋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讲实话、干实事、使实劲、求实效才是抓建设的“正途”。
定位准确,互通经验。正如《有了自主权,为何难“自主”?》文中反映的那样,基层和机关之间似乎存在着模糊的“隔阂”,隐形的“矛盾”,相互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着彼此。形成此类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机关基层定位失衡,二是信息回馈渠道不畅。机关的职能重在服务基层,应当秉承帮扶的心态对待基层存在的各类问题,不能只抓问题不教方法。基层需要更加强化主人翁意识,敢于并善于向机关反映困难和介绍经验,切忌畏手畏脚。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换位思考,相互体谅,机关和基层就能相互摸清下情、吃透上情,形成充分的信任,工作开展自然顺畅,也更能激发起官兵创先争优的热忱激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落实《纲要》解剖‘麻雀’”系列文章作为一个引子,给我们擦亮了眼睛,也敲响了警钟,继续做好贯彻全军政工会精神的“下篇文章”,重在抓落实,抓全程,这样才能把系列报道中提出的问号拉成叹号。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某炮兵旅)
(《解放军报》2015年6月1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