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复杂的巨系统,胜败之势往往多变。三国时期,曹操与周瑜陈兵赤壁长期对峙,号称拥有80万大军的曹操鉴于军队不习水战,下令将舰船首尾连接固定起来,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曹军以为这样就解决了北方士卒不习惯坐船的问题,但周瑜一方在曹操解决自身问题的终点,却发现了制胜的钥匙。周密策划火烧曹军,历史上因此多了一出有名的火烧赤壁之战。看似固若金汤的防线,貌似无虞的安排,有时未必就能真正挡住对手的进攻,甚至反而成为对手可资利用的弱点。将对手解决问题的终点,作为己方谋划制胜对策的起点,是战争较量中智者所常为,胜者所常寻。
上世纪70年代在冷战氛围之下,苏军和美军在德国境内相互对峙,苏军采取的策略是力争在人员和装备数量上超过对手,压住阵脚。驻德美军第5集团军军长斯塔里面对苏军这种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安排则在琢磨:既然某些战略家所鼓吹的核战争根本不可能出现,那么如何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成功消解苏联在常规力量上的优势?随着对问题研究的深入,他的思路从平面转为立体,从浅近延伸到纵深。他想到在战争中除了要打击一线敌军外,还要由空军深入敌后进行纵深打击,摧毁敌指挥中心、首脑机关、重要后勤补给线、通信枢纽和防空体系等,从整体上瓦解敌人的战争潜力进而获胜。哪怕只是具备这种实力而不采取行动,都可以对潜在敌人形成较大威慑力。斯塔里把苏军解决问题的终点作为思考的起点,推动了美军后来“空陆一体战”理论的产生。
战争的较量不仅是实力,更在智谋。而要真正获得制胜未来的智慧,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尤其要善于把对手解决问题的终点作为己方发现问题的起点,去挖掘制胜之策。在此过程中,要摒弃那种不愿发现和揭示问题的惰性,克服不愿深入分析问题的畏难情绪,破除不能灵活应对问题的呆板思想,用问题思维破解战法创新难题。
当然,在利用对手解决问题的终点加强反制的时候,也要想到己方解决问题之道,亦可能被对手所利用。因此,要加强推演,多谋划几种可能,以避免单一的解决之道正好落入潜在对手的圈套。同时要加强保密意识,对于未来作战具体构想预案,要控制知密范围。正所谓“三军之事,莫重于密”,加强保密就是在保胜利。